陈顺|“中国的狼疮之父”陈顺乐逝世 一生愿患者

中新网上海1月23日电 (采访人员 陈静)中国风湿病学奠基人之一、被国际同行誉为“中国的狼疮之父”的陈顺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 , 于23日0时30分逝世 , 享年89岁 。
陈顺|“中国的狼疮之父”陈顺乐逝世 一生愿患者文章插图
陈顺乐教授希望他的病人们 , 也能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 挣脱疾病的枷锁 , 在自己的人生中舞姿翩跹地飞翔 。 仁济医院供图
在祖国医学里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被称为“蝴蝶病” , 陈顺乐教授希望他的病人们 , 也能象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 挣脱疾病的枷锁 , 在自己的人生中舞姿翩跹地飞翔 。
1932年2月出生的陈顺乐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病学科和上海市风湿病学研究所创始人 , 曾主持建立中国最大的狼疮核心家系遗传数据库 , 创立了相关免疫抑制剂联合疗法 , 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了副作用 。 他曾获美国风湿病学院的大师称号、亚太风湿病学联盟大师奖 。
黄浦江边 , 山东中路145号 , 如今仁济医院西院里有一栋经历了80多年风雨的砖红色小楼 , 陈顺乐在这里工作了半个世纪 。
陈顺乐选择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风湿科的主攻方向 。 这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病 , 病变复杂 , 治疗困难 , 死亡率极高 。 当时 , 中国国内尚无SLE发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 国际上普遍认为 , 中国人的狼疮患病率高 , 病情严重 。
陈顺乐建立了自身免疫病的实验室检测平台 , 并通过自主研发 , 在中国建立了相关检测技术 , 使SLE的诊断有据可依 。 随后 , 他对32668名上海纺织工人进行了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 , 发现中国SLE的患病率为70/10万 , 女性为113/10万 , 据此推论 , 中国有100万的SLE患者 , 病情以轻中度为主 。 这一研究结果被写进了中国医学生的教科书 , 也吸引了世界的眼光 。
在治疗中 , 陈顺乐发现 , 大剂量激素尽管对控制病情有益 , 却带来诸多的副作用 , 药物引起的并发症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他创新提出的相关治疗方案 , 成为SLE患者的经典治疗方案 , 大大提高了生存率 , 并让很多病人能正常地生活和工作 。
陈顺乐教授多次举办全国性学习班 , 推广风湿病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 提高了全国风湿病的诊断水平 。 1988年 , 他制定了中国SLE的诊断标准 , 经过全国27家医疗单位相关科室的验证 , 确认与1982年美国的ARA标准相比 , 更有利于SLE的早期诊断 , 被采纳为全国标准 , 载入医学大专院校的教科书 。
20世纪90年代 , 当分子遗传学研究刚刚在国际上掀起热潮之时 , 陈顺乐教授麾下的研究小组 , 率先成为中国从事风湿病遗传学研究的团队 。
【陈顺|“中国的狼疮之父”陈顺乐逝世 一生愿患者如美丽蝴蝶舞姿翩跹】妇产科(Gynecology) , 放射科(Radiology) , 骨科(Orthopedics) , 儿科(Pediatrics) , 内分泌科(Endocrinology)和心内科(Cardiology) , 都是风湿科联系最为紧密的科室 , 陈顺乐组建GROPEC合作组织 , 期望通过学科间的合作 , 推动风湿病学的发展 , 也促进各学科的发展 。
据了解 , 在以往的狼疮治疗过程中 , 妊娠被认为会加重病情 , 医生普遍不建议患者生育 , 这加重了患者心理负担和痛苦 。 风湿科和妇产科携起手来 , 经过不断尝试和努力 , 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1992年 , 第一个SLE患者的婴儿呱呱坠地 。 自此 , SLE不再是生育的禁区 。 陈顺乐还总结提出了SLE患者妊娠前的疾病缓解标准 , 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解放军总医院风湿科的学科带头人黄烽 , 是1991年陈顺乐和WHO合作举办上海国际风湿病学新进展学习班的一名学员 。 他接受采访时说:“陈教授不仅高屋建瓴地在自己科室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前沿研究 , 还为全国普及基础与临床免疫学 , 临床风湿病学知识倾尽心血……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国外风湿病世界的窗户 , 为我国年轻一代的风湿病学者搭建了与世界接轨的平台 。 ”
不仅让患者拥有和健康人一样的生活 , 还要让他们拥有美丽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 这是陈顺乐的梦想 。 他在建科之初 , 就提出建立规范可持续的风湿病患者数据库 。
从当初手工绘制的随访表 , 到现在的电子数据库;从没有经验的记录者 , 到海外数据库学习归来的主任医师;从风湿科独立的样本库 , 到上海市的风湿病数据平台……一份份资料记载着患者的每一次发病和缓解 , 一张张图表揭示出致病分子和发病机制 。
据悉 , 在陈顺乐教授从医50周年之际 ,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挥毫献辞:“青云衣兮白霓裳 , 举长矢兮射天狼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