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有三急”,吃、喝、拉、撒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但正是这种我们每天都会忽略的“小事”,往往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
尿液是我们身体 内环境 平衡的“晴雨表”,当我们的身体由于疾病、药物等打破内环境平衡时,尿液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每次上完厕所,先别急着“来也匆匆,去也冲冲”,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尿量来评估我们身体健康状况,防患于未然!
从尿量、频次判断是否健康
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如果日常排尿量过多或过少,都暗示着我们的身体可能存在某些病变。
据《山东省成年居民 24 h 尿量的调查分析》所知,一般健康成人尿量为1 500 ml左右/24 h,矿泉水500ml一瓶,相当于3瓶的量。
若24 h尿量大于2 500 ml 则为多尿。在正常情况下多尿可见于饮水过多、多饮浓茶、咖啡、精神紧张、失眠等,也会见于使用利尿剂或静脉输液过多。
但也不排除病理性的症状,比如内分泌病、肾疾病和一些特定类药物治疗后。
文章插图
当 100 ml≤24 h 尿量<400 ml 为少尿,<100 ml 为无尿。
生理性少尿或无尿是由于机体缺水或出汗过多导致的,病理性少尿或无尿的原因较多,如急性 肾小球肾炎 、严重腹泻引起的脱水、病理性肾缺血、各种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移植术后急性排异反应和前列腺肥大症等。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
尿频的成因比较复杂,既可以是生理性、精神神经性的,也可能是许多疾病的症状之一。
从尿液的颜色,判断身体健康
人体正常尿液是清晰透明带点淡褐色。当体内摄入水分较多时,尿液变淡;反之,摄入水分过少,尿液浓缩,颜色加重。
当我们食用过多木瓜、胡萝卜等食物时,尿液颜色会变为深黄色,代谢后可变回正常颜色。
但是某些疾病也会导致尿液异常!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尿液颜色浅析》中写道:
文章插图
当深黄色尿液加深时
呕吐、腹泻、急性高热等导致急性脱水,使尿液浓缩颜色加深;或泌尿系统感染 化脓,脓液致尿液混浊且颜色加深。
当尿液呈现红色时:
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 尿道结石 、肾小球肾炎、膀胱癌等会导致尿液颜色呈现淡红色或加深为棕红色。
当尿液呈现乳白色时:
尿液大量或频繁呈现乳白色时,较多考虑前列腺炎、淋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膀胱炎、肾结核等;丝虫病可见白色乳糜尿。
当尿液呈现绿色、紫色时:
泌尿系统绿脓感染或大量消炎药。
尿液气味不容忽视
正常人的新鲜尿液没太有什么特殊气味,如果尿液储存时间过长会出现氨臭味。
但如果以下五种气味你中了其中一种,赶快去医院检查一下,可能是疾病找上门了!
第一种:氨臭味。如果新鲜排出的尿液就有氨臭味,很有可能是慢性膀胱炎、慢性尿潴留等疾病。
第二种:烂苹果味。这种气味多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
第三种:腐臭味。腐臭味多见于泌尿系感染或者晚期 膀胱癌 患者。
第四种:大蒜臭味。这种气味见于有机磷中毒患者。
第五种:老鼠尿样臭味。多见于苯丙酮尿症。
此外,还可以观察尿液的状态。
文章插图
如果小便后尿液呈泡沫状,但只是偶然如此,不用太担心,几乎不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但如果这种泡沫状态持续存在,就需要及时到医院检查。除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引起此症状,肾脏疾病也会导致如此。
肾病的三个明显信号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我们体内60%的水分与毒素都要通过肾脏以尿液的形式代谢出体外。肾脏一旦受损,会使体内毒素难以排出,从而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这3个“信号”,说明肾脏受损了。
1、小便异常
当我们的肾脏出现问题,最先影响的就是尿液。如观察发现尿液变多(夜尿多)、尿尿多泡沫、尿液中有血色等,这可能是肾脏病变。
2、下肢和脸部水肿
肾脏不好,会使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法代谢排出,这些排不出去的水会造成身体的水肿。
最先表现出现的就是脸部、眼睛和下肢。如果用手按压水肿部位,迟迟不能恢复原状,此时要警惕身体健康状况。
3、犯恶心、干呕
肾脏病变会导致代谢失常,尿液中的氨含量增加,使人出现恶心、干呕等症状。如长期有此症状,别光顾着检查肠胃,说不定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喋喋不休的抱怨,无非就是男人不懂事
- 婚姻中一定要相互付出,平等对待
- 人到中年背弃婚姻,离婚之后男人与女人谁会更吃亏?
- 同时被三个男人追求,56岁阿姨毫不动心:不想再伺候人
- 55岁退休男人追求幸福,退休金6000千,要满足三个条件
- 守寡十多年,终于遇到一个真心对我好的男人
- 当女人一旦对男人动了心,一辈子就再也忘不了
- 如果遇到喜欢的人,我主动会掉价吗?
- 在溺爱中长大的男人,家庭责任对于他们来说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