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 在传统开腹手术时代诞生而被誉为“二次革命”的腹腔镜手术 , 也被冠以“传统”二字 。 “可见时代列车一趟趟驶过 , 源源不尽的燃料就是创新精神 。 微创外科技术蕴含的理念‘less is more’ , 做得‘更少’是为了获得‘更多’ , 正是创新精神的原动力之一 。 ”他认为 。
恻隐之心:安全感与信任感
门诊来了一位50多岁患者 , “原发不明低分化癌” , 多脏器淋巴结转移 , 十二指肠梗阻 , 无法吃喝 , 腹胀难忍 , 想做造口 。 “广泛转移 , 做了也没法解决问题 。 ”面对终末期患者 , 郑民华总是无奈 。 病人在外院辗转而来 , 这里是最后的希望 。 果然 , 反复查看病史后 , 郑民华叹了一口气:“剖腹探查吧 , 收入院 。 ”病人和他女儿立即点头 , 仿佛抓到唯一救命稻草 。
这些年 , 郑民华带领团队收治众多疑难杂症 , 总是想方设法为病人精打细算 。 他说:“好钢用在刀刃上 。 少用药 , 多用心 。 ”在瑞金医院 , 胆囊切除术住院天数从6.8天下降到1.3天 , 腹腔镜胃癌、肠癌的住院诊治费用一直保持全市最低 , 但患者术后生存率和就医体验从未降低 , “微创外科由精准化向功能化发展 , 从对技术的精准追求转向对人的整体关注 。 医生面对活生生的人 , 要有恻隐之心 。 ”
因此 , 他在国内首次提出“微创外科+”模式 , 建立多学科整合的“模板病房”:以患者为中心 , 整合院内资源 , 让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都能得到连贯和优质服务 , 住院患者也不用为了做一次普通检查就在楼与楼之间、楼上楼下来回折腾 。 “尽量移动医生 , 而不要移动患者 。 ”他说 , “给病人安全感与信任感 , 这是我最看重的事 。 ”
文章插图
步履不停:猛虎细嗅蔷薇
“LC手术” , 看到学生在电脑病史记录里这样“快速输入” , 郑民华立马“发作”:“病史不能写英语简称 , 指向性太多 , 你以为LC就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 , 但在其他学科、亚专业可能还有另外的含义 , 我们必须换位思考!”
每周门诊 , 成为一个“小型教学现场” 。 “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需要一点天赋 , 比如果断的性格、灵巧的双手、敏锐的判断力 , 但更重要是有技术的责任感、有情怀的智商 , 把聪明才智用在改变世界的理想上 。 ”他牵头成立“创新型外科医师俱乐部” , 囊括我国华东和西北微创外科医师联盟 , 以及来自欧美日韩的顶尖专家 , 并有高校、企业、厂商代表参与 , 为我国微创医疗器械创新研发掀起“头脑风暴” , 同时更好借鉴国外经验 , 思考我国微创外科发展方向:“医研工一体 , 让外科医生的‘十八般兵器’更趁手 , 微小处创新 , 更能真正实现‘less is more’的目标 。 ”
文章插图
门诊结束 , 郑民华匆匆起身 , 后面还有多台手术等着他 。 或许自从踏上医学之路 , 他就没想过停下脚步 , 他用双脚丈量每一寸微创的发展 , 他用双手创造每一个外科的奇迹 。 英国诗人萨松有诗:“我心中有猛虎 , 细嗅蔷薇 。 ”猛虎象征勇气与自信 , 蔷薇代表精巧与细腻——刚柔并济 , 是他医者的风范 , 亦是他为人的本色 。 他知道生命脆弱 , 所以他懂得病人的感受一如自己的感受;他知道生命总有尽头 , 但也相信一定有些东西比生命更为长久 。
万水千山走过 , 郑民华从未改变的是从医初心 。 他说 , “真正造福更多病人 , 我觉得这比完成多少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一更加重要 。 ”
撰 文| 宋琼芳 朱 凡
【微创|郑民华:中国微创外科开拓者】编 辑 | 耳苠丰
- 日本首度公开立场轰动世界,美国彻底玩完,中国全面领先中···
- 12层海景大楼轰然倒塌!12死149人失踪!中国的秘密,藏不住了。
- 健康中国|新春送祝福 卢光琇教授直播间答疑
- 腹腔镜|道县:成功开展首例多脏器微创联合手术
- 大隐|下肢静脉曲张怕开刀?“射频消融闭合术”带来微创新选择
- 故事|暴雪在做新游戏
- 西南医科大学|推广微创手术,造福彝乡人民 —记西南医科大专家在普格帮扶工作新篇章
- 玩家|网易鬼才运营火到外网?魔兽活动把老外馋哭了,只有中国玩家能买
- 中医药|新冠死敌诞生!中国传出喜讯,已汇报世卫,口罩或将摘下
- 门派|?专访《永劫无间》制作人关磊:中国电竞多了个新门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