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一位胸外科肿瘤医生的自述:学会与肺癌说“再见”

【手术|一位胸外科肿瘤医生的自述:学会与肺癌说“再见”】红网时刻 通讯员 彭璐 整理报道
讲述人:湖南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副主任 杨德松 副主任医师
一个周三上午 , 我出门诊 , 挂号的患者有40多个 , 我尽力用最简洁、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每个患者解释病情 , 以期顺利完成工作 。
“医生 , 我右上肺有个磨玻璃结节 , 您帮我看看是肺癌吗?”一位中年女士询问我 。 我下意识地看了下患者信息 , 黄女士 , 48岁 。
“您把片子拿出来我看看 。 ”我说 。
她提起手里厚厚的一沓胶片 , 边清理边说:“杨医生 , 不瞒您说 , 我已经看过很多家专家了 , 有的说是癌 , 有的说是炎症 , 有人要我手术切除 , 有人要我不管它 , 我弄糊涂了 , 不知道该怎么办 。 ”
我看了看 , 是右上肺临近肺门的一处纯磨玻璃结节 , 直径约10mm , 是早期肺癌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
“您这么短的时间 , 为什么做了这么多CT?”
“我发现这个病1个月 , 至少看过四五家大医院的专家 , 每次就诊都复查一次CT 。 ”
“发现后吃过消炎药没有?”
“吃过 , 吃了一个星期就又复查了CT” 。
“复查CT有变化吗?”
“没有” 。
我再次仔细对照了黄女士抗感染治疗前后的CT , 确认是早期肺癌 , 建议她手术治疗 。
“我看了这么多专家 , 你是第一个告诉我确切答案的 。 ”黄女士很惊讶 。 她接着说:“做完手术还会复发吗?”
“不排除复发的可能 , 但是复发可能性很小 。 ”我说 。
随着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 , 胸部CT的广泛应用 , 体检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的情况很常见 。 CT首次发现磨玻璃结节建议抗感染治疗后复查排除炎症性病变 , 以免除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 同时 , 对于预期寿命不长的高龄患者 , 是否手术治疗需要充分评估其治疗的获益大小 。
1个月5次CT检查 , 给黄女士身体带来了超额的射线辐射 , 却没带来很好的治疗选择 。 如何让患者正确、深刻认识这类疾病迫在眉睫 。
“您的肺部磨玻璃结节从CT形态上首先考虑肺癌 , 且经过抗感染治疗 , 病变没有明显变化 , 考虑到您身体状态好 , 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 但您病变临近肺门 , 需行肺叶切除才能实现根治性治疗 , 对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我解释道 。 “当然 , 如果您近期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办 , 可以办完后再处理 。 这处病变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都不会有明显变化 , 远期治疗效果也很好 。 ”
黄女士听完后很坚决地说:“杨医生 , 我相信你 , 生命是第一位的 , 我想尽快手术 。 ”
就这样 , 黄女士接受了手术治疗——胸腔镜肺叶切除 , 通过2个钥匙孔大的切口实现了病变切除 , 术后病理结果提示“微浸润腺癌 , 淋巴结无转移” 。 通过术后积极配合 , 黄女士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 , 第3天拔除引流管 , 第4天就顺利康复出院了 。 我们告诉黄女士 , 出院后只要注意保暖 , 别感冒 , 有痰咳干净 , 3个月后过来复查 , 半年后左右即可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 。
3个月后 , 黄女士如期来到我门诊 。
“杨医生 , 我做完手术后一直感觉气短 , 爬楼的时候尤其明显 , 平时总是忍不住咳嗽 , 手术刀口附近总是感觉麻麻的 , 还总感觉身上哪里疼 , 是不是复发了?”黄女士说着不禁哽咽 。
“早期肺癌一般不会复发 , 您不用太担心 , 术后气短、咳嗽、切口麻木都是正常改变 , 慢慢会恢复 。 这次复查个胸部CT ,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 之后按体检年度复查就行 。 ”
CT结果出来 , 果然没有问题 。 黄女士紧紧握住我的手连声道谢 。
半年后 , 又是周三 , 门诊如常 , 熙熙攘攘 , 我又遇上了黄女士 。
“怎么了?恢复得不好吗?”
“我恢复得很好 , 现在基本不痛了 , 平时家人同事也对我特别照顾 。 但我知道在他们眼里 , 我就是一个肺癌患者 , 我也天天担心自己哪天会复发转移 。 哎!”黄女士略带伤感地说 。
“首先 , 你得自己摆正位置 , 早期肺癌做完手术以后预后很好 , 按最新的研究结果 , 5年内基本没有复发转移的 , 5年后复发转移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 你现在完全可以摘掉肺癌的帽子 , 与肺癌说再见 。 ”
听完 , 黄女士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
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 , 通过手术治疗一个早期肺癌患者好像不是太大的事 。 不过 , 虽然患者身体已经被治愈 , 但“肺癌”所带来的心理枷锁 , 很有可能一直缠绕他们 , 严重影响其工作与生活 。 如何从心理上帮助患者彻底去除疾病影响 , 尽快回归正常生活 , 是我们工作的重要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