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数字化“申”活|居家做腹透 智慧医疗保驾护航

患者|数字化“申”活|居家做腹透 智慧医疗保驾护航文章插图
图说:患者用手机将腹透数据上传到诊疗系统 胡杨摄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总数约为1.2亿 , 其中22%的患者可能进展为肾功能衰竭甚至“尿毒症” 。 绝大部分尿毒症患者需要依靠透析维系生命 , 然而 , 每周至少3次的血液透析使患者几乎无法正常工作生活 。 因此 , 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选择进行居家腹膜透析 。
腹膜透析虽然较为方便 , 但患者相对分散、及时随访难度大、服务可及性低的特点为随访管理带来了不便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痛点、难点 , 以微信公众号互联网医院平台为依托 , 建立了“互联网医院腹膜透析专病智慧诊疗系统” , 这一系统配合腹透机上的物联网卡、电子血压计、电子体重秤等智能外设 , 具备远程随访、科普宣教、诊疗痕迹管理等功能 , 大大提升了腹透患者的管理效率和安全程度 。
患者|数字化“申”活|居家做腹透 智慧医疗保驾护航文章插图
图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对腹膜透析患者的管理痛点、难点 , 建立了“互联网医院腹膜透析专病智慧诊疗系统”
上午7时左右 , 家住松江的袁先生(化名)从睡梦中醒来 。 他将连接自己腹部的透析导管和床旁的自动腹膜透析机管路断开 , 在手机上轻点了几下 , 又用连接着手机的电子血压计、电子体重秤测量了血压和体重 , 一番洗漱后 , 袁先生出门上班 。
与此同时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院区肾内科病区里 , 副主任医师包瑾芳已经收到了患者的血压、体重数据 , 以及前一晚腹透治疗的各项参数——腹透液进腹、留腹、流出时间 , 腹透超滤量等一目了然 。 “血压保持得可以 , 透析数据也正常 。 ”短短一两分钟 , 包瑾芳就完成了一次患者随访 。
今年40岁出头的袁先生半年前被确诊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 必须接受透析治疗 。 然而 , 正当壮年的他无法抛下工作 , 接受一周至少三次的血液透析 , 居家腹透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
尽管腹透可以居家开展 , 但仍离不开医护人员的支持 。 以往患者必须前往医院才能得到医生的帮助 , 而在市一医院“互联网医院腹膜透析专病智慧诊疗系统”的支持下 , 患者可以在线完成随访管理和医患沟通 。
包瑾芳告诉采访人员 , 在以往 , 腹膜透析患者需要用纸质记录本每天记录体重、血压、尿量等信息 , 以及每次输入透析液和滤出液的量 , 每周进行一次小结 。 随访时 , 医生要花大量的时间查看患者的手写记录 , 计算各项数据 , 评估患者近阶段透析的情况 。
为改变这一情况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线了“互联网医院腹膜透析专病智慧诊疗系统” 。 这一系统依托于医院微信服务号上的“互联网医院”平台 , 无须额外安装其他软件 , 患者与医护人员可以分别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进入“患者端”和“医护端” 。 患者在完成居家腹透治疗后 , 腹透机上的物联网卡通讯模块会将此次治疗的腹透数据上传到患者绑定的手机 。 此时 , 医护人员即可以在“医护端”实时看到患者上传的腹透数据和体征数据 , 不同的数据会被标记成不同颜色 , 绿色代表正常 , 黄色代表存疑 , 红色则是需要关注并处理 。 根据需要 , 医护人员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为患者预约门诊日期 。
像袁先生这样的患者只要在临睡前将自动腹膜透析机接上 , 透析一夜 , 第二天一早机器自动上传数据 , 白天生活完全跟正常人一样 。 如果患者无法确定自己的情况 , 如对滤出液的颜色、置管处皮肤周围的异样有疑问 , 还可以拍照上传 , 及时获得医护人员的解答 。
目前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全院超过200位进行居家腹膜透析的患者都已录入系统数据库 , 每位患者均拥有一个ID号 , 医生可以随时在电脑或手机上查看患者的实时数据 , 评估其每日的透析情况 。 每周医生们还会组织例会 , 分析疑难患者的情况 。
“新技术的采用 , 使我们能够服务更多的腹透患者 。 ”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肾内科主任医师刘军介绍 , 互联网医院腹膜透析专病智慧诊疗系统旨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向 , 努力突破腹膜透析的发展瓶颈 , 提升区域腹膜透析慢病管理水平 , 提高医疗效率、规范患者随访 , 让互联网大数据更好惠及医患 。
【患者|数字化“申”活|居家做腹透 智慧医疗保驾护航】新民晚报采访人员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