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关爱脑瘫儿童,草莓医院公益课堂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脑瘫|关爱脑瘫儿童,草莓医院公益课堂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近年来 , 脑瘫发病率逐渐增长 , 社会对脑瘫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加 , 但是在很多人的认知里 , 脑瘫仍然属于“不治之症” , 很多患儿家庭对于孩子的康复护理也是一筹莫展 。
脑瘫|关爱脑瘫儿童,草莓医院公益课堂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文章插图
关爱脑瘫儿童 , 助力健康成长 。 4月16日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主办的“脑瘫儿童的家庭康复指导”公益课堂在草莓妈妈学院举行 。 在活动现场 , 儿童康复科主任杨杰医生从脑瘫的症状、脑瘫的原因、脑瘫的康复原则、患儿上肢与下肢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穿脱衣物训练等方面 , 为家长详细地介绍了脑瘫儿童家庭康复预防与保健的相关知识 , 针对家长提出的患儿护理的相关问题 , 进行一一解答 , 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 。
“早发现 , 早治疗 , 对于脑瘫患儿只要不放弃 , 就会有希望 , 训练有量的积累 , 才会有质的改变 , 天天进步一点点 , 未来会更好 , ”作为中国第一批投身儿童康复事业的治疗师 , 杨杰主任已拥有30余年的儿童康复经验 , 他表示 , 脑瘫可治疗 , 把握原则很重要 , 首要的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适当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干预 , 必要时辅助以支具治疗 。 治疗后的康复训练 , 持之以恒将有助于减轻症状 , 防止关节挛缩和骨骼变形 。
脑瘫|关爱脑瘫儿童,草莓医院公益课堂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文章插图
杨杰主任强调 , 脑瘫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仅靠治疗师每天1-2小时的质量是不可能解决全部问题 , 为保证患儿的切实治理 , 家长必须要参与到孩子的治疗康复当中 。 脑瘫患儿的训练应该和每天日常活动直接发生关系 , 其中家长扮演的角色疗育中心护理人员是代替不了的 。 例如患儿吃东西有困难 , 可能由于无法将嘴唇闭紧 , 不会咀嚼、吞咽等原因而致 , 这些问题由治疗师指导后 , 家长需要反复在饭前或吃饭时加以练习 。 又如患儿会进食而不会说话 , 则可利用饭后他的口唇、下颚、舌头刚刚运动过这段时间 , 鼓励他发生或念治疗师教给的字 , 这些字可能启发他说话 。 如患儿在治疗后 , 即有了头部及躯干的控制能力 , 回家后要不断让他有机会练习 。 此外 , 日常生活中的穿衣、脱衣、脱袜、上厕所、睡觉等等都是脑瘫患儿的训练机会和项目 。
脑瘫|关爱脑瘫儿童,草莓医院公益课堂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文章插图
在课堂中 , 杨杰主任分享了一例3岁的脑瘫患儿康复治疗的案例 , 通过一套独特的脑瘫儿童“四位一体”治疗方案及管理办法 , 经过3个月艰难的康复训练 , 使患儿的异常姿势被纠正 , 实现了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的愿望 。 同时 , 杨杰主任将训练方法教授给家长 , 让家长在家里也能够为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 进一步地提高了孩子的康复效果 。
在活动中 , 家长们相互交流沟通 , 患儿家长陈妈妈激动地分享了自己孩子的治疗路程 , 她表示 , 一个孩子影响三个家庭 , 脑瘫的治疗和康复是一条漫漫长路 , 长期的求医之路让家庭雪上加霜 , 但是孩子的治疗和成长是重中之重 , 只要有一线希望 , 就绝不放弃 , 像今天这种专业的康复指导课堂 , 能够为我们提供正确的治疗、康复方向 , 也是一线新的希望 。
通常正常人是很难体会到患儿父母深深的无力感 , 在我们看来最最简单的动作、行为 , 自己孩子却要很长时间的练习 , 才能缓慢完成的感觉 。 没有知觉、不受控制的身体部分 , 就是通过简单动作重复做 , 量的积累到才能有质的改变 。 通过不断的练习与治疗 , 才能让孩子应有的功能有重新“觉醒”的可能 。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 我国现有脑瘫患者600万 , 其中0-14岁患儿近500万 , 每年新增脑瘫患儿3-4万例 , 由于家长对疾病认知欠缺 , 加之延误诊疗及逃避诊疗 , 导致我国脑瘫患儿致残率达42%-45% , 由此可见 , 提高家庭健康治疗认知的重要性 。 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 , 越早一天获得康复救助 , 就越多一分恢复健康的可能 。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 上帝给他们关上了一扇门 , 就一定会为他们打开一扇窗 , 为帮助更多的有康复需求脑瘫儿童家庭 , 作为2021年0-14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 ,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康复科积极开展爱心助残公益宣教活动 , 关注脑瘫儿童的救治与康复 , 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脑瘫的治疗不但需要专业治疗 , 还需要家庭的参与协助长期康复 , 以及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