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孩子增高靠激素?小心揠苗助长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4月2日发表题为《使用生长激素帮孩子长高?你应该更慎重》的文章 , 作者为简·布罗迪 , 文章称 , 专家认为 , 在身高低于其年龄段标准的儿童中 , 绝大部分不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限制生长的问题 。 身高通常与孩子的基因有关 。 但一些家长会求医问诊 , 为孩子使用生长激素 。 这种疗法可能会甙类很大风险 ,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 全文摘编如下:
我认识的一个八岁男孩要比他的同龄人“小”一些 。 他比他的朋友们矮 , 甚至还不如他五岁的妹妹高 。 出于对生长激素使用增加的现状及其可能风险的担忧 , 我询问他的母亲 , 是否考虑过给他使用这种治疗 。 她回复道:“没怎么想过 。 他可能跟他父亲一样 , 小时候又矮又瘦 , 直到大学才开始蹿个子 。 ”
这位母亲称 , 他们的儿子没有激素缺乏症的迹象 。 她说:“他运动能力很强 , 身体健壮 , 其他方面也都赶得上他的朋友 。 ”
男孩的父亲现年41岁 , 身高1米83 , 但仍十分瘦削 。 他回忆称 , 自己小时候还算强健 , 但没有朋友们那样的体力 , 速度和敏捷性弥补了块头上的不足 。 他对我说:“我喜欢竞技运动 , 能学会其他人所没有的技巧 。 ”并表示他鼓励儿子认识并充分利用自己的技能 。
身材过矮原因很多
【生长激素|孩子增高靠激素?小心揠苗助长】如果所有矮小但健康的孩子的家长都能如此谨慎就好了 。 专家估计 , 在身高低于其年龄段标准的儿童中 , 60%到80%都不存在生长激素缺乏或其他限制生长的问题 。 但由于知道有疗法可以让孩子长高 , 一些家长会求医问诊 , 哪怕孩子没有出现医学上的病态 。 但是 , 他们也应该知晓 , 新的研究已经将生长激素疗法与多年后的严重不良健康影响联系起来 。
除了缺乏生长激素 , 造成身材过矮的可能原因有很多 , 包括营养不良、克罗恩病或乳糜泻 。 但身高通常与孩子的基因有关 。
费城儿童医院的儿童内分泌学专家阿达·格林贝格博士回忆道:“20年前 , 家庭关注的是健康 。 现在 , 家长越来越关注身高 。 他们想要生长激素 , 长出特定的身高 。 但这不是亚马逊网站 , 你不能靠下个订单就把孩子的身高变成你想要的样子 。 ”
生长激素起初被用于治疗有某种缺陷的儿童 , 其缺陷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 1985年 , 科学家在实验室成功制造出重组生长激素 , 大大增加了其供应以及在治疗生长激素缺乏上的应用 。
据估计 , 这一缺乏症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在1/3000到1/10000不等 。 根据儿科内分泌学会的数据 , 此类患者通常比同龄人矮得多 , 且随着时间推移 , 他们的身高数据会越来越落后 。
2003年 ,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将重组生长激素用于所谓的“特发性矮小” , 或不明原因的矮小 。 但这并不是疾病 。 此后 , 越来越多的父母考虑使用该激素让孩子长高 。 格林贝格表示 , 由此产生的治疗热潮反映了对普遍存在的矮个偏见的担忧 , 而非真正的医疗需求 。
这些隐患不可不知
家长们需要知道这种疗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持续数年的每日注射(或定期注射) , 直到孩子发育结束 , 要不断更换身体注射部位 , 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疤痕 。 虽然很少有孩子会遇到 , 但副作用可能包括严重头痛和髋关节问题 , 治疗时需要反复看医生、做X光和抽血 。 格林贝格也说:“这会传达给孩子一个强烈的信息 , 那就是他有些毛病需要治好 。 ”
瑞典卡罗琳医院的儿科内分泌学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小儿科》上的报告称 ,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进行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并接受最长达25年随访的3408名患者 , 与未接受治疗但其他状况类似的50036名患者相比 , 男性发生诸如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等心血管问题的风险高出三分之二 , 女性则高出两倍 。
在瑞典方面发布这一发现之前 , 一个日本的研究小组去年6月发布报告称 , 生长激素会增加生物医学途径 , 刺激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 这是造成大多数心血管问题的根本原因 。
尚不清楚其他长期副作用会否在未来数年显现 。 据其已知的作用 , 在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使用生长激素可能会增加患癌症、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
同样重要的是 , 家长也要清楚 , 通过多年的每日激素注射 , 孩子可能会增加多少身高 。 虽然无法提前预测对每个孩子的影响 , 但特发性矮小儿童的平均治疗效益是约为5厘米的成人身高 。 格林贝格建议 , 如果在治疗一年内没有明显的效果 , 家长应该考虑停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