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Qing调查丨听力损失年轻化 你可知身边的小家电噪声究竟有多大?( 二 )


王建新认为 , 听力损失其实是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的 , 其中越来越值得关注的是年轻人使用耳机等造成的娱乐噪声 。 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上下班都喜欢戴着耳机 。 “戴上耳机 , 外耳道声音可以达到85分贝左右 。 而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噪声不得超过85分贝 , 而超过85分贝就需要治理了 。 ”所以 , 长期使用耳机、随身听会对听力产生不良影响 。 尤其是在噪声高达七八十分贝的地铁上 , 有人为了听清声音 , 会把声音放得非常大 。
王建新强调 , 虽然噪声损害从理论上讲只是损伤了听力 , 但是也会间接影响心血管健康有影响 , 因为环境噪声会让人们烦躁 , 干扰休息和睡眠 , 所以心血管疾病会加重 。
而且因噪音造成的听力损失是不可逆的 , 她建议尽量控制听耳麦的时间 。 “有人晚上睡觉还戴着耳机 , 自己睡着后耳机里却还在播放 。 长此以往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 建议这些人将来要改掉这些习惯 , 把音量调小点 , 调到舒适程度 , 不要调得非常大 。 ”
值得一提的是 , 现在国家也在积极研发降噪耳机 , 也已经有了很好的产品 。 如运动或乘地铁时环境噪声非常大 , 就可以使用降噪耳机 。
她认为 , 听力保护要跟保护视力一样从娃娃抓起 , 因为将来特殊作业不光有视力要求 , 还有听力要求 。 比如 , 飞行员、军人要求良好的听力 , 包括公务员现在也在查听力 。
此外 , 王建新补充称 , 随着年龄增长 , 即使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 听力水平也会下降 。 “老年聋是一种正常生物现象 , 如果不接触噪声 , 可能70岁才发生老年聋 , 但长期暴露在噪声中 , 可能会加速 。 年轻人现在可能觉不到痛苦 , 但等老了以后会痛苦 。 ”
预防
减少噪音接触 掌握60原则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刘玉和教授表示 , “噪声分为心理声学噪声、社会声学噪声、物理声学噪声 , 比如你在学习 , 外面却放着音乐 , 对于你而言肯定是噪声 , 但这其实是一种心理声学噪声 , 而从物理学上来讲 , 却不属于噪声 。 ”刘玉和解释 , 物理学上的噪声是杂乱的、持续的、无规律的声信号 , 一般来讲 , 高于85分贝的声音就是噪音 , 因为它会对听觉系统产生损害 。 就像装修时电钻的声音、汽车轰鸣声、飞机起飞的声音 , 都会对听觉系统产生损害 。
而在日常职业环境、生活中 , 因个人喜好喜欢唱卡拉OK , 戴耳机听音乐时声音很大 , 这些也是噪声 。
听力损失年轻化的趋势的确是存在的 , 很多青少年、年轻人喜欢戴耳机听音乐 , 尤其是在噪音环境下为了听清声音会提高音量 , 或者喜欢击打乐器、摇滚等的人群也容易产生听力损失 。
而因噪音引起的听力损失的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耳聋 , “很多人可能最开始不是听力下降 , 而是会出现耳鸣 , 就是自己觉得耳朵响;也有一部分人因急性损伤或长时间的损伤会耳痛 , 有闷堵感 , 听不清别人说话 , 严重的也有眩晕、头晕的情况 。 ”他介绍 , 在临床上接诊的耳鸣患者确实不少见 , 其中就包括因噪声引起的 。
“除了职业噪声 , 生活娱乐噪声越来越多 , 与过去相比 , 这种噪声性听力损失的患者明显增多 。 ”刘玉和提醒 , 有不适感时 , 就应该及时就医 , 不能认为暂时没事就放松警惕 , 因为损害已经形成 , 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 若拖延治疗可能会导致无法恢复 。
他介绍 , 短暂的听力损失可以及时用点药物 , 也许还能恢复;对于急性损伤或者在急性期 , 现在比较有效的治疗办法是药物治疗 , 但也不保证能治愈 , 只是能恢复一部分 , 而且一旦转成慢性效果就不好了 。 从总体情况来看 ,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属于永久性听力损失 , 治疗效果往往都不是很好 , 治疗效果往往都不是很好 , 这种永久性听力损失就需要佩戴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 。
对于预防措施 , 刘玉和强调 , 要掌握60原则:接触的声音尽量控制在60分贝 , 最高不要超过80分贝;戴耳机的时间达60分钟就要休息 , 不要长时间佩戴;声音控制在设备最大音量的60% , 如果在嘈杂的环境下这个音量听不清 , 就不要再听了 , 否则就会产生新的噪音了 。
在平时的用耳卫生方面 , 可以做一些听力保健预防中耳炎 , 减少噪声特别是娱乐噪声的接触 。
日常生活中接触使用的小家电产生的白噪声 , 强度不是很大 , 没有超过85分贝 , 一般不会对听觉系统产生比较明显的损害 。
数据
听力损失呈现年轻化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