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采访人员张青梅 通讯员储洁雅、黄月星、魏星)猫是很多人喜爱的宠物。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赵祝香提醒爱猫人士,要小心“猫抓病”。
最近,12岁男孩小吴因反复发热、右肘部及右腋窝还出现伴有疼痛的肿物,被父母带去看医生。赵祝香查体发现,小吴右侧手部有抓痕,详细追问病史,家属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流行病学特征:被野猫抓过!经血常规、腋窝及上肢皮肤肿物彩超、浅表肿物穿刺及活检等检查,小吴被明确诊断为猫抓病,经治疗后小吴体温很快降至正常,手臂肿物也逐渐缩小。
赵祝香介绍,猫抓病(CSD),又称良性淋巴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以自限性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引发这种疾病的“真凶”是亨氏巴尔通体,而猫是亨氏巴尔通体的主要宿主。CSD通常是由于人体被感染的猫抓伤或咬伤、猫蚤叮咬,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表面(比如口、眼等)接触到猫唾液,从而由猫传播到人,人与人之间不传染。
猫抓病的潜伏期为3~10天,少数的可以达到几个月甚至是1~2年,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在3天-2周内,抓伤部位会出现0.3-1厘米左右的无痛性红斑丘疹或脓疱。1~2周后皮损消退留下短暂色素沉着或结痂而愈,这时猫抓伤口可能愈合,容易导致重要线索被忽略。
【 肿物|“撸猫”需谨慎 当心“猫抓病”】在1-3周或更长时间后,患者会出现引流区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前、腋窝、手肘、腹部沟),伴疼痛,10%~15%的病例出现化脓。
赵祝香说,猫抓病患者均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尽管这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及早治疗可以缩短病程,降低发生全身性疾病或远期后遗症的风险。免疫力正常的患者疗程一般不超过一周。
如何避免感染猫抓病?
1.定期驱虫。跳蚤、虱子等体外寄生虫是主要传播媒介,为猫驱虫能有效预防猫抓病。
2.猫不用“溜”。减少外出机会,可降低猫跟跳蚤接触的几率,同时也可避免接触其他可能感染的“喵星人”。
3.手部卫生。“撸猫”后要用肥皂水洗手,不要让猫舔伤口,尽量少逗流浪猫或野猫。
4.易感人群,如免疫功能低下和心脏瓣膜病患者,应避免接触猫(尤其是小猫)。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
- 世卫:疫情三月将结束,建议取消国际旅行限制!话音刚落,“奥密克戎的妹妹”来了……
- 诊疗|“这样的服务真贴心”
- 60岁老人拆迁款高达500万,老人崩溃哭闹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