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致敬生命 PPS手术,守护患者有尊严地活着

2021年6月 , 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里 , 正在病房里穿梭的刘忠臣医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 他的神经一下子紧绷起来 。
“患者的最佳手术时间到了” 。 刘忠臣医生说的是一位54岁的东北女患者 , 经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为直肠癌 , MRI检查显示:距离肛门约3-10cm直肠肿物占据肠腔月4/5周 , 下缘距离肛缘7cm 。 这是黑龙江首例采用pps技术进行直肠癌手术的患者 , 刘忠臣教授丝毫不敢懈怠 , 赶最晚一班飞机前往哈尔冰 。
直肠癌|致敬生命 PPS手术,守护患者有尊严地活着文章插图
由于肿瘤病人的治疗环节较多 , 择期手术需要根据病人放化疗后的身体状况来评估最佳手术时间 。 时间就是生命 , 患者状态就是最佳的手术时间 , 医生往往是刚刚完成上一轮手术 , 就赶紧为下一轮做准备 。
即使工作强度很大 , 医生也绝不会倦怠 。 经过数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 手术结束 , 非常成功 , 第二天 , 病人紧握着刘忠臣教授的手 , 感激的心情无以言表 。
这位刘忠臣医生 , 是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学科带头人 , 也是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直肠癌是指直肠腔内恶性肿瘤 , 在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占大肠癌总发病率的60%-70% , 发病率比较高 ,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加大 , 很多年轻人喜欢吃高脂肪、高蛋白质的食品 , 再加上不断熬夜喝酒的坏习惯 , 直肠癌的发病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
受限于对疾病的认知和技术的发展 , 很多患者过去在手术过程中被切除了肛门 , 无法自主排便 , 术后靠携带造口袋过日子 , 不仅患者自己生活非常不便 , 终生带造口袋更影响了不少患者的婚姻和日常社交 。
【直肠癌|致敬生命 PPS手术,守护患者有尊严地活着】“二十多年前 , 我还在肛肠科实习的时候就发现 , 由于直肠癌手术视野狭窄的问题 , 很多患者不得不切除了肛门 , 我感到非常痛心”刘忠臣教授如是说 。 他提出了设想 , 如果用一种类似“木螺钉”形状的扩肛器 , 通过不断旋转扩开肛门并调整深度 , 破解直肠癌手术视野狭窄无法精准切除的世界难题 , 似乎让直肠癌的精准治疗成为了可行之举 。
为了验证自己的设想 , 刘忠臣教授带领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历经8年临床攻关 , 终于找到一条可以帮助结直肠癌患者保住肛门的创新技术——精准功能保肛PPS术 。 通过螺纹扩肛器进行腹腔内游离、经肛精准切除、经肛缝合、放置引流管等步骤 , 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有效直肠 , 避免了吻合口狭窄 。 同时 , 螺纹扩肛器也适用于肛门周围小肿瘤、大息肉和早期癌组织等 ,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长 。
PPS手术 , 不仅能有效保住肛门 , 而且肛门功能恢复特别好 , 甚至优于采用吻合器手术的距肛管4~5 cm的直肠癌患者 。 这项技术让90%需要切除肛门的患者获得功能保肛的机会 。
据悉 , PPS技术实施数年多来 , 临床效果良好 , 已经有130多名患者从中受惠 , 各类肛肠疾病得到了明显好转 , 顺利享受到了就医的好处 。 当累计完成15例PPS手术时 , 刘忠臣教授发现上海十院胃肠外科近3年低位直肠癌肛门切除率由20%降低至2% , 降低了10倍;90%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通过PPS术保留肛门 。 其技术成果在《中华结直肠疾病杂志》上发表 , 成为全球第一篇论述极低直肠癌精准保肛PPS手术的论文 。 随后该技术在《Surgical Endoscopy》(美国)、《中华胃肠外科杂》等期刊也相继有学术论文发表 。
“保住一个肛门 , 就保住了一个患者的基本身体机能 , 就有可能也保住了一个家庭 。 ”刘忠臣医生表示 , 作为一个每天和结直肠癌打交道的医生 , 让患者有尊严地、有质量活着 , 是他和所有结直肠癌同行们的的使命 , 也希望他们每一次技术上的微小进步 , 不断汇集 , 最终真正造福结直肠癌患者 。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