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你好,护士长丨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刘丽萍:护理是一门助人的事业,我热爱我的事业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周家夷 曹钰
把学习当成习惯,把工作当成事业,从业30年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护士长刘丽萍一直没有停止进取,一种向上的力量通过她传递给身边的人,她也用温柔、坚定给予患者力量。
本期“你好,护士长”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护士长刘丽萍讲述了自己和患者的故事,也分享了她心目中对护理事业的认识。

人物简介:刘丽萍
硕士,主任护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护士长。2019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2019重庆市第三批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国医师协会腔内血管护理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1本、参编教材及专著8本,主持省厅级课题3项,院校级课题7项,招收研究生16名。
血管外科|你好,护士长丨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刘丽萍:护理是一门助人的事业,我热爱我的事业
文章插图

30年工龄 护理“学霸”一路提升
1991年7月,刘丽萍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护理中专)毕业,之后一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2021年7月,工龄刚好满30年。在这期间,她先后在该院呼吸内科(16年)、护理部(6年)、血管外科(8年)工作。
如果要为这30年做一个注脚,“学习”二字贯穿了这段岁月的始终。
工作后,刘丽萍一直坚持继续学历教育,1996年完成自考大专教育,2001年完成了成人本科学历,2005年考取了全国统招研究生,如今还成为了硕士生导师。一路上,她努力在护理学科方面不断提升自我能力。
为了能让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工作之余,她报名参加各种英语培训班提升英语水平, 2020年还通过了全国医护英语四级(最高级)。
在30年护理从业经历中,她承担了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既有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在校学历教育,也有临床专科护士类继续教育)以及护理科研、护理管理等全面工作,“这是我们综合性教学医院众多医务人员都要承担的医、教、研工作。”刘丽萍谦虚地说。
血管外科|你好,护士长丨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刘丽萍:护理是一门助人的事业,我热爱我的事业
文章插图

隔离患者听声识人 护目镜下的笑眼就是她的“名字”
2003年4月,SARS疫情正是爆发高峰期,全国上下如临大敌。作为一名呼吸科骨干护士,刘丽萍主动申请进入SARS隔离病房,她是该院首批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那时的她只有30岁。
有一天,刘丽萍在给一位50多岁的SARS疑似患者阿姨输液时,阿姨突然小心翼翼地开口:“姑娘,你是不是叫刘丽萍?”
“当时我很诧异。”刘丽萍说,阿姨住院不过3天,隔离病房的护士是轮班制,为预防传染,护士会避免不必要的近距离接触,而且那时候还没有推行责任制护理,护士很少主动向病人介绍自己,除非病人主动问起。在隔离病房,每个医护人员都是全副武装,身上也没有任何身份标注,“患者是怎么认出我?还知道我的名字的?”
后来,阿姨告诉刘丽萍,因为她说话很温柔还爱笑,虽然带着厚厚的口罩和护目镜,但温暖的笑意能从眼睛看出来。而且,在阿姨情绪低落、思念家人的时候,刘丽萍还曾安慰她,这些都让她感觉很亲近,也感觉隔离病房不再是那么孤独和无助,所以,她专门向其他护士打听了刘丽萍的名字。
“那时,已有广州的护理同行殉职。大家对于SARS传染和无特效治疗的不确定性都很紧张。在那个相对封闭、家属不能探视,也没有现在这样便捷的通讯设施情况下,我比平常的工作环境更同情病人,也就很自然地要去关心安慰她们。”刘丽萍说,她没想到这些看似很小的事,竟会如此触动病人的心灵,“在我认为我们彼此还不算很熟悉的情况下,阿姨竟然打听了我的名字,并且在下次见面时,能从听声音、看眼神就认出是我,也深深感动了我。”这件事也让刘丽萍深刻感受到了自己付出、工作的价值。
血管外科|你好,护士长丨重医附一院血管外科刘丽萍:护理是一门助人的事业,我热爱我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