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矮小症”患儿,别错过最佳治疗期

专家简介:叶新华 , 医学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主任医师 , 副教授 , 硕导 , 兰大一院儿童医学保健中心主任 。 现任甘肃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儿童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 。 擅长儿童保健、生长发育障碍(身材矮小、性早熟等) , 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多动症、睡眠障碍等)的诊断及治疗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孩子的身高也会增高 , 但有些孩子的身高会明显比同龄人“矮一截” 。
不少家长会认为 , 孩子个子矮是因为“没长开” , 或是“家庭遗传” , 可事实上 , 孩子没长高可能是患有矮小症 。
“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 , 身高增长水平反映了儿童线性生长状况和骨骼生长良好与否 , 也是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衡量指标 。 ”兰大一院儿童医学保健中心主任叶新华说 , 正是不少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 , 让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 以致遗憾终生 。
作为“天使童行”公益活动暨中国流动留守儿童矮身材疾病救助公益计划的合作单位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已于7月19日至24日开展“关爱矮小 , 青春童行”暑期义诊活动 , 并启动“天使童行”困难矮小儿童救助治疗 , 将对困难矮小儿童进行为期半年的资助治疗 。
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 。
“这类孩子男童成年身高往往不足160厘米,女童成年身高往往不足150厘米 。 ” 叶新华称 , 一般认为 , 比同龄孩子的标准身高矮了5厘米的孩子属于偏矮;比同龄孩子矮了10厘米的孩子才患有矮小症 。 另外 , 还可以从每年的长高速度来判断 , 如果孩子在3岁以前每年增高小于7厘米;在3岁到青春期以前每年增高小于5厘米;在青春期以后每年增高小于6厘米 , 一般就可以诊断为矮小症 。
【孩子|“矮小症”患儿,别错过最佳治疗期】矮小症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内向等心理或行为障碍 , 未来可能影响到升学、就业和婚姻 。 家长应随时关注孩子生长情况 , 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状况 。 一旦明确孩子身高显著落后于正常群体 , 应及早就诊 , 规范治疗 。
多重因素导致孩子长不高
一般来说 , 矮小症孩子也是在正当发育的年龄没有得到家长的重视 。 当孩子长不高时 , 家长们会出现一些误区 , 如认为孩子吃的不够 , 营养不足导致长不高;父母个子高 , 孩子以后一定不会是矮个子;也有的认为 , 孩子发育迟缓长得晚 , 到时候一定会长 。
“这些误区也错过和耽搁了治疗的时间 , ”叶新华称 , 矮小症常见原因首先是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 , 导致患儿身高不能正常增长 。 一般来说 , 性早熟患儿的最终身高通常偏矮 , 家族性矮身材的孩子个子也会偏矮 。 同时 , 因其它疾病 , 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某些代谢性疾病(如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等)和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 , 也可能导致孩子身高偏矮 。
值得关注的是 , 现在很多孩子都喜欢晚睡 , 而人的生长激素在晚上11时处于最佳分泌时间 , 若此时还不睡或者睡得不好 , 就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 , 进而影响发育 。 如果怀疑孩子患有矮小症 , 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确诊 。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首席采访人员 欧阳海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