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资源向下沉,百姓有“医”靠!河南县域医共体建设亮新“牌”

大河网讯 老百姓看病最怕啥?怕医院远就医难?怕花钱多治不好?怕服务差手续多?
2019年以来,河南省巩义市积极探索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起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医共体信息平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下沉,让基层群众家门口看病有“医”靠,为化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也逐步打造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巩义模式”。
河南|资源向下沉,百姓有“医”靠!河南县域医共体建设亮新“牌”
文章插图
△巩义市总医院(巩义市人民医院)疾病大数据监控管理平台
一网通联资源共享,群众看病就医少跑路
“患者有多年冠心病,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血压、血糖均控制不佳。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三支病变,病变复杂,想请您会诊,讨论下一步治疗方案。”9月14日上午11点30分,在巩义市总医院全科医学科病房,医生岑雪玮正通过LED大屏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王宪沛和主治医师李文涛连线,为一名46岁的患者张先生咨询治疗方案。
河南|资源向下沉,百姓有“医”靠!河南县域医共体建设亮新“牌”
文章插图
△岑雪玮正通过LED大屏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医生连线
通过远程会诊,王宪沛和李文涛查阅了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详细咨询了相关症状,建议“可以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提醒了术中风险及注意事项,患者和家属这才放下心来。“现在看病真方便,不出巩义就能有省里的大专家给我们看病。”张先生的家人说。
“面对面地线上实时问诊,拉近了患者和省级专家的距离,省去了舟车劳顿的麻烦。”巩义市总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程深介绍,这样的看病体验,如今在巩义市的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都能实现。
2019年,巩义市组建了由县乡村三级公办医疗机构全部参与的紧密型医共体“巩义市总医院”,并搭建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纵向联通云平台、市镇村三级的医疗机构,横向联通医疗、医保、公卫、妇幼、非税系统的医疗专用网络,以实现当地民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
“同时,通过建立医共体信息平台,医共体成员单位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我们建成了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慢病、集中配送等十大服务中心,深度推广‘基层检查+县级诊断’,并上线一卡通、诊间支付等功能,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方便、快捷、优质的医疗服务。”巩义市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乔来军说,2020年,巩义市总医院共为15余万人次提供了远程诊疗服务,为群众节省就医时间超过60万小时,节省医疗费用3000万元以上。
由治到防协同管理,百姓健康管理有保障
9月14日上午,巩义市总医院高血压科主任魏国喜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给高血压患者秦先生进行了诊疗。魏国喜介绍,秦先生是老病号了,住的地方离市医院较远,平时经常通过线上就诊的方式询问病情,通过以往就诊信息的数据比对,魏国喜会帮助他调整用药,指导他日常生活中做好健康管理。
河南|资源向下沉,百姓有“医”靠!河南县域医共体建设亮新“牌”
文章插图
△魏国喜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给高血压患者秦先生进行了诊疗
当天下午,在河南省巩义市孝义街道龙尾村卫生室,村民段继通来测血压,“我在这边机器上测的血压数据直接就传到市医院了,市医院医生给我开药。”他说,自己患有高血压需长期服药,过去都要去到市医院开药,现如今在村里就能收到由市医院专门配送来的药品。
龙尾村卫生室乡村执业医师白由双介绍,这些年,村里像段继通一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慢病患者越来越多,慢病管理又是一个需要全周期监测的过程,能在家门口做慢病监测,同时又能通过互联网将数据传送回市医院,这可省去了不少村民在路上奔波的时间。
河南|资源向下沉,百姓有“医”靠!河南县域医共体建设亮新“牌”】目前,巩义市人民医院慢性病科、高血压科、内分泌科融合心电、血糖、远程会诊等中心成立了医共体健康管理服务中心。在每个卫生院建设健康小屋,卫生室设置健康角,投放远程血压及心电设施200余台,通过采集动态数据,检测结果实时上传医共体健康服务中心,对患者病情进行科学评估、研判,并实行分级管理,完善慢病病人健康档案数据库。
乔来军说,以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为切入点,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以互联网+医疗健康为平台,目的是实现医防管一体化,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使健康关口前移,不断降低慢性病人的发病率和住院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