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医院
9月初从两米高处意外坠下,65岁的台州人孙先生(化名)受伤严重,手和腿脚都无法动弹,整个人处于嗜睡状态。家人担心其除了四肢,脑袋也撞出了问题,于是带着他专程前往上海、杭州就医。
两米高处意外坠落,导致高位截瘫伴脑梗在上海,孙先生被诊断为颈6骨折伴脱位、精髓胸髓广泛损伤伴不全性瘫、双侧小脑半球急性梗塞,也就是高位截瘫伴脑梗。当地专家判断,孙先生的四肢状况是由小脑梗塞引起的,而这种损伤的治疗一般需要2个月左右,不过,到时候患者高位截瘫的状况很可能很难改善了。
高位截瘫,给患者和家属的生活带去的无疑是无尽的阴暗与痛苦。浙江医院骨科(三)顾增辉主任医师介绍,高位截瘫是指横贯性病变发生在脊髓较高水平位上,脊柱椎骨或附件骨折,移位的椎体或突入椎管的骨片,可能性压迫脊髓或马尾,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受伤脊髓横断平面以下,肢体的感觉(痛觉、触觉和温度觉)运动、反射完全消失,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患者可能需要一辈子躺在床上。
考虑到孙先生今后的生存质量,不死心的家人辗转找到顾增辉,得到的却是“峰回路转”的答案。
从嗜睡变清醒,高位截瘫也得到改善来到浙江医院三墩院区,经过系统检查,又经过脑科中心团队等的联合会诊,顾增辉团队给出的医疗意见跟上一次的大相径庭:孙先生由于高处坠落后导致颈椎脱位,引起椎动脉阻塞,进而造成了大脑供血不足小脑梗塞。要缓解、改善孙先生的身体状况,还是建议从骨科疾病入手。采用手术,一是通过颈椎复位、固定,让患者还有坐起来的希望;二是通过神经减压达到椎管恢复的目的,使其截瘫的情况也能慢慢得到改善;三是解除椎动脉压迫的情况后,其大脑供血的状况才能恢复,这才是从根本上改善其脑梗状况。
9月15日,顾增辉团队为孙先生实施了颈椎前路骨折脱位复位术+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椎间隙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颈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约一周后,相比术前,孙先生的上肢功能已经部分恢复,可以在家人的搀扶下半卧,脑梗也没有进一步发展,整个人神志清醒。
文章插图
术前
文章插图
术后
然而,还没到乐观的时候,危险并未真正远去。孙先生由于高位脊髓损伤导致咳嗽咳痰能力受损,痰液容易堵塞气道引起窒息,长期依赖支气管镜吸痰,在ICU、康复医学科近两个月的通力合作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床边康复,11月初他终于从ICU转到普通病房。目前在康复医学科采用气道管理、气道廓清及呼吸肌训练等一系列措施,患者已不需要纤支镜吸痰,下一步的训练以恢复气道廓清能力、呼吸功能为主,希望患者之后能回归家庭。
文章插图
掌握脊髓损伤黄金期,施救注意避免二次损伤近年来,伴随交通事故、运动事故、高空作业事故等增多,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已成为十分常见的伤害。令人痛心的是,约有1/4的脊髓损伤患者因现场救助不当致使病情加重,遭致截瘫,成为难以恢复的终生残疾。顾增辉说,急性患者脊髓损伤后手术应当尽早做,而且和脊柱内固定一起做,脊髓损伤黄金救治时间是6~8小时。
他也特别提出强化脊柱外伤救护观念、措施和注意事项,提醒现场救护人员注意以下几点,避免患者二次损伤的发生。
【 伤员|高位截瘫又伴脑梗,台州男子高处坠落严重受伤,医生从骨科入手解决神经科疑难】发现有人跌伤倒地,在伤情没弄清之前,绝不可以乱动伤员。首先要做的是观察伤情,如果伤者的头、胸、脊柱、骨盆等重要部位受创,绝不可以随便变动体位;凡怀疑有头颈脊椎外伤者,尽量原地不动,等待救护人员。搬动伤员时,应使其脊柱处于牵拉取直状态,这样即使有椎骨骨折,也不会再挫伤椎管内的脊髓神经;脊柱损伤者,翻身时一定要头、颈、躯干下肢上下一致同轴翻转,绝不可“扭麻花”式地翻身。那样会扭断或挤碎骨折部位的脊髓,导致或加重截瘫;搬运伤员之前,一定要在原位固定伤员,伤员应被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绝不可用帆布软担架抬运伤员;颈椎外伤最易造成高位截瘫合并呼吸肌麻痹而影响呼吸,而且颈椎骨折最易遭致二次损伤。
- 疫情|最近上海境外输入病例居高位,市卫生健康委主任介绍如何应对
- 富宁|富宁县绘制“路线图”高位推进“清廉医院”建设
- 风湿免疫|男子手脚长满“石头”,不幸截瘫!有这些习惯的人要小心...
- 康复|“站起来,康复医路行” ——嘉兴市第二医院截瘫康复线上病友会成功举行
- 截瘫|“老肖带队赛华佗 普外一刀斩病魔”
- 死亡病例|新冠死亡病例数 连续处于高位
- 胸部|小伙从树上跌落高位截瘫精湛医术使患者重新健康
- 腰椎间盘突出|阿姨腰痛十来年,体内竟长出一条“广式腊肠”险截瘫!医生紧急提醒
- 救治|四川泸县地震3名重伤员转运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救治
- 拉姆达|四大因素造成全球新冠疫情仍在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