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还有不到一个月就要过去 , 一年之内 , 我们迎来了不少经典游戏作品的重制版 , 其中有着如《质量效应:传奇版》这样广受好评 , 带玩家们回顾往日传奇的优秀作品 , 也有像《给他爱三部曲重制》这样刷新玩家们下限的“摆烂”作......众多重制版游戏之中 , 有一部作品因其无可撼动的全球第一大IP地位和不堪入目的制作水准而在玩家间产生了大量争议——《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 。
文章图片
>>> 史上最糟的复刻与焕发第二春的“地下世界”:难以抗拒的元素?
不过呢 , 今天提到《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也并不是为了详解它到底有多烂 , 毕竟这个全球第一大IP不考虑粉丝感受在正统作中肆意摆烂只想躺着赚钱的事已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 实际它也确实在这种质量下于两周内轻松卖出了数百万份 , 加大力度批评还是找个理由洗地都不能对现状有任何改变——只能说《宝可梦》已经成为了众多玩家游戏生命中没有替代品的特殊组成部分 , 没有那么容易放下 。 把这部糟糕的作品拿出来是因为苦逼小编在想着要和大家聊些什么时 , 正好注意到一些《宝可梦》玩家圈内的非对战党朋友们对于本次珍珠钻石复刻中“地下世界”和“秘密基地”系统的钟爱 , 甚至可以一时遗忘主要流程中的负面体验 。 这个......
文章图片
这个“地下世界”是2006《宝可梦:钻石/珍珠》原版就拥有的系统 , 玩家可以在这个纵横于本作主舞台神奥地区地下的巨大隧道系统中挖掘建设自己的秘密基地 , 打造个人空间 , 布置陷阱、传送带等机关与其它玩家进行互动 , 即便单机模式下也可以进行挖掘化石之类的活动 , 在当时算是相当新颖的游戏模式 。 相比前作《宝可梦:红宝石/蓝宝石/绿宝石》中允许玩家在游戏地图上特定地点建设秘密基地的玩法加入了充足的互动交流内容 , 即便放到今天这个粗糙的复刻版中也受到了玩家们的喜爱——原版《宝可梦:钻石/珍珠》的老本确实雄厚 。
文章图片
(NDS平台原版《珍珠/钻石》的加强版《宝可梦:白金》中秘密基地的初始状态)
为什么时隔多年玩家们还是这么喜爱这一玩法?我想一方面 , 《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太过照搬原版 , 且因为众多BUG的存在导致其单机流程部分的体验不一定能比过15年前的原版 , 而且就算外包商ILCA在对战部分尽可能满足了对战党们的需求做出了一个还能称得上是不错的对战系统 , 真正的对战党们还是倾向于回到系统更新、图鉴更全且有排位模式的《剑/盾》当中 , 而不是选择仅有493图鉴的《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 。 相比之下 。 “地下世界”独特的联机模式就成为了本次复刻中无法在服务器早已关停的旧版中体验到的独家趣味内容 。 另一方面 , 人们对于“秘密基地”这种元素也总有一种难以抗拒感 。
文章图片
(复刻版关于地下世界与秘密基地玩法的宣传图)
>>> “秘密基地”元素的陪伴与从小到大的幻想:成长中人类本性的体现?
不知道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中有没有过在家长视线之外的“秘密基地”?或者至少会有一些影视作品中的相关元素留下美好的憧憬与回忆 。 就笔者个人的情况来说 , 动画《小露露》中露露和伙伴们的小木屋是我最初有关“秘密基地”的记忆 , 在家之外的地方拥有一个脱离家长视线 , 只有自己或特定几个同龄孩子才能进入的空间 。
文章图片
(动画《小露露》 , 90年代末的国语版资源已经几乎绝迹)
出于地域差异等多方面的限制 , 国内的大多数人可能并不会像北美的电影或动画中那样能够搭建自己的小木屋或是树屋 , 取而代之的只是会将一些大人视野之外的任意地方当作一个短暂的“秘密基地” , 但许多适合儿童时期的我们接触的电影、漫画、小说等载体中从不缺乏这样能给予我们无限遐想的虚构“秘密基地” 。 大概我在上面所说的《小露露》并不是一个能够唤起多数人记忆的参照物 , 可如果提起《哆啦A梦》、《冒险小虎队》系列 , 相信一定是会有很多人能够回想起其中的“秘密基地”内容的 。
在《冒险小虎队》系列小说中 , 三名小虎队成员虽然有着在世界各地进行惊险离奇冒险的经历 , 但位于金虎中餐馆地下的隐藏据点始终是他们最为重要的秘密空间 , 只需在餐馆旁边的老虎雕像的口中摸到机关 , 就可以打开通往据点的道路——这种情节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都不失为一种难以拒绝的浪漫 , 更何况是尚在懵懂的孩童 。
文章图片
(正好《冒险小虎队》的作者托马斯也于近期借助视频平台重新在中国开始活动)
至于在《哆啦A梦》这个饱含人类奇思妙想的伟大系列中 , 有关“秘密基地”的元素就实在过多 , 谁让我们的大雄总是有离开家逃避的理由 , 谁让我们的哆啦A梦又总是那么万能呢 。 时至今日 , 当初捧着漫画书或是守在电视前看可爱的“蓝胖子”一次次用神奇的道具创造奇迹的孩子们已经长大 , 那份曾经的幻想是否有保留呢?昔日里在课堂上神游九天幻想着自己的梦幻空间 , 现今是否也会在会议室或是什么地方继续惦记着自己的小世界?人人笑大雄 , 而最终 , 我们是否也像大雄一样逃避了?
文章图片
>>> 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与绝对的自由的空间:寻求自我存在与发展
确实 , 从某种视角来说 , 人们追求“秘密基地”的情结与浪漫可以算是一种逃避 , 但究其出现的原因 , 大概有着比“逃避”更好更为合理的解释 。 我们追求“秘密基地”这种自由度极高的空间时 , 比起想要躲避外界的什么 , 更应强调的是想在这种空间中获取什么 , 不然还谈何浪漫呢?在这个空间内自由展开自己的想法 , 并且掌握范围内的一切 , 这种相辅相成的绝对自由与绝对控制比起简单地“逃避”二字要更为符合我们在“秘密基地”这样的存在上的幻想与追求 。
文章图片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 , 每个人的“秘密基地”情结都产生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提时代 , 对于孩子来说 , 获取比逃避更为重要 。 现代“现象学教育学”的开创者马克斯·范梅南曾就儿童寻找自己的秘密空间这一行为在其著作《儿童的秘密——秘密、隐私和自我的重新认识》中提到 , 儿童寻找独特的“避难所” , 在那里体验独处 , 产生幻想 , 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完全融为一体 , 意识到真正的自我 , 精神也因此得以净化 , 这是人类的本性 , 是一种自我存在和自我发展的体验 。
【光芒|一个“秘密基地”,能让差如《宝可梦》珍钻复刻也散发光芒?】个人能力一般水平有限 , 只能借助大师的话语 , 才更好地了解我们这种仿佛被刻进DNA的情结 。 它诞生于我们的童年 , 却一直存续到了我们成长起来独立走向社会 。 对于独立的成年人来说 , 生活中存在的许多东西都让我们想要逃避 , 但没有几个人会选择一直逃避 。 从儿时继承过来的这种对于自由空间的向往与幻想依然是我们一种净化精神寻求精神寄托的良方 , 它可能不再拘束于简单的“秘密基地”概念 , 变为更多复杂多样的形式 , 但是我们还是会很自然地在其中觉醒自己的存在、感受人格中的“自我”、渴望未来的发展 。
文章图片
(ego , 即“本我、自我、超我”中的“自我”)
>>> 回到游戏再走出游戏:秘密基地
我似乎走出去太远了......咳咳 , 现在回来 。 最开始我只是由朋友们提到的《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中玩起来十分欢快、不能自拔的“地下世界”及建设“秘密基地”中想到了为什么这些元素会如此吸引人甚至会让人暂时忘记这是一个糟糕到破纪录的复刻版《宝可梦》 , 就一直延伸了下来 。
不过 , 回头一看 , 也确实能够对得上游戏中的情况不是么?在足以用粗制滥造来形容(描述如今的《宝可梦》应该也没必要客气吧)的复刻版珍钻世界中 , 我们拥有了一片能够能够按照自己想法打造的空间 , 在这里我们拥有自由也拥有控制权 。 《珍珠/钻石》的两只封面神兽对应的权能是掌控时间与空间 , 背后隐含的是《宝可梦》全八个世代中最为宏伟的创世神话 , 现在的复刻版却把这个本应最为宏大的舞台做成了这个样子 , 我们做不成这个糟糕舞台上的无限空间之王 , 但至少在地下“秘密基地”这个狭小的果壳中 , 我们自由的意志创造出了一个我们自己所中意的空间 。
文章图片
(它本该借复刻展现出它的宏伟背景)
珍钻复刻中的“秘密基地”只是游戏中的一小部分 , 还有很多游戏本身就可以作为我们现实世界的“秘密基地” , 大部分创造类的游戏都可以满足 , 最典型的当属《我的世界》 。 当你建设自己的梦幻家园时 , 精神有没有得到净化呢 , 有没有感受到自我呢?在“秘密基地”中调整好心态 , 走出这个空间后还是追求更广阔天地下的美好未来 , 为得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浪漫的追求 , 为得不把喜爱的世界白白送给我们不喜欢的人——我们的世界可不是现今的《宝可梦》那种只会烂掉的糟糕世界 。
文章图片
最后 , 只是个建议 , 就一个建议 , 尽量不要买《宝可梦:晶灿钻石/明亮珍珠》了 。
文章图片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 对吧?)
- 恋爱中,一个人不爱你的表现有哪些
- 夜读丨我们都需要一个知己
- 东莞康华医院|年会聚餐挂横幅:“手术室里全是钱!”东莞康华医院:内容确实不妥
- 昆德拉为什么说“只活一次就好像没有活过”?看完《开端》,我悟了
- 言多必失,闭嘴见修养
- 又一“李子柒”爆红:逃离深圳12年,没想到她活成这样
- 女人越来越“花心”的原因,看完你就知道了
- 一个治疗强迫症和恐惧症的案例,释放情绪做真实的自己才会疗愈
- 血液透析|“伟大的白衣天使,肾友们为您点赞啦”透析老人春节前写歌致谢医护人员
- 院工会|宝鸡市人民医院院工会开展“喜迎新春送祝福”活动 ——传递年味 送去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