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本文转自:陕西法制网
提起王冬红 , 岳西县的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
她乐善好施 , 积极投身公益事业 , 受她帮助过的人不计其数 , 每到年节更是会出现厚礼盈门的壮观景象 。
然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王冬红离奇的身世--被反复弃养6次 , 被养母抚育长大 , 成年后为报答养育之恩 , 在村里建起了一座双层别墅……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捡”来的母女亲缘
1992年 , 岳西县天堂镇 。
这里地处偏远 , 民风古朴 , 当地的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 , 王冬红就是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 , 或许是因为家中贫寒 , 又或许生而为女就是“原罪” , 仅仅出生40余日 , 她就换了6对养父母 , 却始终没能找到真正可以依靠的港湾 。
已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女婴又一次被扔到某户人家门前 ,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尚未有意识的她仿佛感受到了什么 , 拼命扯着嗓子嚎啕起来 , 恰好吸引了户主胡杏珍的视线 。
当时胡杏珍已经49岁了 , 她和丈夫一直没有生育 , 从前为了养老收养一个女孩 , 长到2岁不幸因病过世 , 夫妻俩伤透了心 , 从此约定互相照顾 , 不再养育孩子 , 但看到怀里嗷嗷待哺的女婴 , 胡杏珍还是不可避免的心动了 。
天寒地冻 , 她怀里抱着热乎乎的小生命 , 真切地有了一种命运相连的感觉 。
“我要把她养大!”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丈夫闷头抽了好几支烟 , 背影都写着拒绝 , “家里穷成这样了怎么养娃娃 , 不够伤心 。 ”
有关系好的村邻也来劝 , “这个女娃娃瘦得很 , 养不活别伤了你的心 。 ”
怎么会养不大呢?胡杏珍看着孩子奋力吸食米糊的小嘴 , 刚捡到的时候身上隐隐泛青 , 现在脸色都红润起来了 , 她相信这孩子是上天送给她的 , 注定有一场母女的缘分 , 她沉默的抗拒所有人 , 做工也要把孩子绑在身上 , 生怕自己不注意孩子又被丢去哪里 。
没想到她这么坚决 , 原本反对的丈夫叹了口气 , 算是同意了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王冬红正式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员 , 然而喜悦过后 , 问题又接踵而至 。
胡杏珍家十分贫困 , 本来只有两个成年人 , 怎么也能熬下去 , 但是孩子那么小 , 还需要吃奶粉 , 为了让她顺利长大 , 新鲜出炉的一对父母把所有的钱拿来买大米熬糊糊 , 自己每天只吃麦麸和野菜 。
在胡杏珍的记忆里 , 这段日子过得清苦 , 却时时都能回想起那时候丈夫灿烂的笑脸:“他一辈子没有儿女 , 将自己全部的人生都寄托在这个天降的小女儿身上 , 总是说希望女儿长大了日子能过的红红火火 。 就是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了 。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噩耗频传 , 孤儿寡母艰难为生
日子苦啊 , 孩子长大一点了 , 刚会走就知道跌跌撞撞的去小山坡挖野菜带回家 , 心疼孩子的爸爸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家人 , 开始学着年轻人外出打工 , 可他多年务农 , 身体又亏空的厉害 , 根本没办法承受高强度的工作 , 就在王冬红4岁那年 , 养父从工地的高脚架上面摔下来 , 从此只能瘫痪在床 , 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 。
当时底层劳动人民的法律意识薄弱 , 工地没给什么赔偿 , 回家还是自掏腰包 。
瘫痪后的养父开始变得沉默寡言 , 情绪也十分低落 , 一时摸着女儿的脸说爸爸对不起你 , 没有带回好看的头花 , 一时又拼命捶打自己的腿希望能够快点起来做工 。
胡杏珍又要照顾孩子 , 又要照顾丈夫 , 地里的农活也不能落下 ,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人就瘦脱了相 , 医药费大笔大笔的支出 , 家里又没有更多的进项 , 胡杏珍现在回想起来 , 都不知道那段日子自己是怎么度过的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在病榻挣扎了18个月的丈夫最终没有熬过这一关 , 撒手人寰 , 胡杏珍悲痛欲绝 , 他们互相扶持半生 , 骤然失去对方 , 她一时之间不知道怎么办 , 甚至想到了轻生 。 然而女儿王冬红年纪还小 , 如果自己死了 , 女儿就真的没有依靠了 。
想到这里 , 原本畏缩的心重新变得坚定 , 胡杏珍摸着女儿的脸暗暗下定决心 , 一定要把这个孩子培养成才 , 安慰丈夫的在天之灵 。
含辛茹苦 , 成长路上磨难多
要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付出多少?
这个问题胡杏珍最有资格回答 , 女儿4岁失去父亲 , 母女二人相依为命 , 为了养活孩子 , 胡杏珍什么都做 , 她放下自己的尊严 , 每个村子挨家挨户捡破烂 , 这个来钱最快 , 捡满一麻袋 , 她就背在身上去镇里换钱 。
胡杏珍不舍得吃穿 , 生病了也不买药 , 攒下来的每一分钱都付出在王冬红身上 , 有一次天上下着瓢泼大雨 , 胡杏珍扛着垃圾实在走不动了 , 缩在路边昏昏沉沉 , 被镇上的居民救起带回家中 , 镇民给她吃喝 , 胡杏珍匆匆吃了两口 , 就小心翼翼的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塑料袋 , 询问主人是否可以把这些饭菜带走 。
“我不饿 , 闺女还没吃饭呢 , 想给孩子带点 。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 , 用自己的努力给王冬红攒下了上学的学费 , 上学那天 , 胡杏珍把打了补丁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 垃圾堆里捡来的小书包缝缝补补以后给女儿上学用 , 她努力对王冬红露出一个笑容 , 让女儿不要担心家里 , 只要好好学习 , 万事有她 。
王冬红就此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 她天生聪颖 , 记事又早 , 村里人逗弄她的话都记在心里 , 也因此早就知道自己不是胡杏珍的亲生女儿 , 但王冬红十分孝顺 , 也懂得感恩 , 在她的心中 , 胡杏珍就是她最重要的人 , 她知道母亲的辛苦 , 很珍惜得来不易的上学机会 , 她也知道 , 只有上学才有机会改变现状 , 才能让母亲不再这么操劳 。
王冬红的信念坚定 , 在学习成绩上也是出类拔萃 , 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 , 深受老师的喜爱 , 担心自己会给妈妈增加负担 , 她除了必要的学杂费用也是能省则省 , 捡同学丢掉的文具和本子 , 拿蔬菜当早餐吃 , 好几次因为高强度的学习压力 , 王冬红昏倒在课堂上 , 老师把她送到校医室后 , 她又恳切的拽着老师的手 , 求老师不要告诉胡杏珍 , 她怕妈妈担心 。
“还在长身体的 , 早上就吃个蔬菜可不行 。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为了照顾王冬红的自尊心 , 老师和同学们都会主动用早餐换她的蔬菜 , 然而王冬红总会留下一半 , 她说家里妈妈不知道有没有吃过东西 , 她要趁着中午休息的时候带给妈妈去吃 。
王冬红记忆最深的还是一次开家长会 , 谈起这个 , 她就红了眼眶:“初中的时候 , 期末考了全班第一 , 班主任要开家长会 , 劝了很久妈妈才去 , 她说怕给我丢人 。 ”
苍老的面容和花白的头发 , 因为捡垃圾浑身散发的难闻气味 , 这就是本该颐养天年的胡杏珍 , 她欣喜于孩子的进步 , 又担心自己过去 , 会让孩子被别人笑话 , 面对王冬红的邀请 , 她眼睛亮起来 , 又迅速黯淡下去 , 抿紧嘴唇摇摇头 。
“就不去啦 , 晚上割肉回来给我乖女吃 。 ”
然而王冬红铁了心一定要她去 , 胡杏珍只好认真打理一遍 , 借了亲戚的衣服去参加了这次家长会 , 这也是母女两人为数不多的快乐回忆之一 。
“我再也忘不了妈妈当时那个特别满足的笑容 。 ”王冬红说 , “我那时候想 , 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 , 好好孝顺她 。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破茧成蝶 , 多年辛劳终得回报
小学、初中、高中 , 王冬红的成绩都很优异 , 生活的苦难没有压垮她 , 反而成为她的磨刀石 , 让王冬红蜕变为一个具有优秀的、正直的品格的少女 。
当时周围村里很少有读到高中的 , 大多已经外出打工 , 王冬红也曾经有过这种想法 , 胡杏珍却不同意 , 她执拗起来 , 王冬红也只能继续自己的学习生涯 , 在寒暑假和周六日休息的时候 , 为了给自己攒下学费、补贴家用 , 王冬红就去镇上的酒店里面打工 , 晚上9点多下了班 , 再步行回村守在妈妈身边 。
胡杏珍也没有闲着 , 她年纪大了 , 已经捡不动破烂了 , 就在村子里面圈了一块菜地 , 种一点蔬菜拿出去售卖 。 母女二人都是风里来雨里去 , 所幸亲戚们帮她们盖了两间平房 , 哪怕是在寒冬 , 母女两人也有一个可以互相依偎的地方 。
在休息的时候 , 看着墙上满满当当的奖状 , 胡杏珍满足地长叹一口气 , 她对王冬红殷殷嘱托 , 要她别分心 , 专心学习 , 母亲的爱为之计深远 , 此时胡杏珍能看到的 , 是光明远大的未来 , 是外面广阔的天地 , 是大有作为的时代 。 她知道 , 打工能改变现状 , 但学习能改变未来 , 她对王冬红唯一一个的要求 , 就是不要变成另一个她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自此以后 , 王冬红学习更加努力 。
她顺利考上大学 , 村里人见了都要叫一句高材生 , 王冬红也没有被外面的花花世界迷住眼睛 , 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 , 储备丰富充实自我 , 她再也没有要过妈妈的钱 , 大学四年自给自足完成了学业 。
当年的弃婴成长为现在的栋梁之材 , 王冬红有着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 , 当时国内的旅游业刚刚兴起 , 她考取导游证 , 一边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 一边赚得盆满钵满 , 很多公司认可她的能力 , 提供了高薪岗位 , 但是王冬红深思熟虑后做出一个决定 。
她要回到岳西县 , 回到妈妈身边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慈乌反哺 , 百善孝为先
带着积蓄和知识 , 王冬红回到了胡杏珍身边 , 此时的胡杏珍已经七十多岁 ,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她 , 王冬红在镇上开了一个店铺 , 把妈妈接到身边一起住 , 然而胡杏珍坚持不肯 , 这位一生操劳的长者自有自己的人生智慧 。
“我在你身边 , 你不好谈对象 , ”她对女儿传授自己的经验之谈 , “这么老了 , 我现在是你的负担了 。 ”
胡杏珍和女儿谈完的第二天 , 就收拾自己的东西重新住回乡下 , 她对外解释说 , 自己住不惯高床软枕 , 也用不惯电器 , 还是家里好 , 只有王冬红知道 , 这里面全都是母亲为孩子付出的毫无保留的真心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没有多让妈妈操心自己的终身大事 , 在开店的过程中 , 王冬红和镇上的一个男孩之间暗生情愫 。 那是一个很好的人 , 心地善良又孝顺老人 , 得知王冬红和胡杏珍的故事 , 男孩认真地承诺 , 自己一定会把胡杏珍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照顾 。
王冬红再也没有犹豫了 , 她和他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 婚后一起经营店铺 , 很快又养育了一个孩子 , 前半生的苦难早已远去 , 她的未来一片坦途 。
然而胡杏珍现在还生活在乡下的平房里面 , 又担心会给女儿女婿添麻烦 , 不肯和他们住在一起 , 王冬红也无计可施 , 恰在此时 , 国家发布了危房改造的政策 , 王冬红和丈夫合计了一下 , 把原本用来扩张店面的30万挪了出来 。
这一次 , 他们没有听从胡杏珍的劝阻 , 为她精心设计了一座新房 , 欧式装修简洁明快 , 上层五间卧室 , 下层客厅厨房 , 乔迁新居那天 , 胡杏珍笑得合不拢嘴 , 大家纷纷称赞她的女儿孝顺 , 她十分满足的握着王冬红的手不断应和 。
想起从前老房子漏雨 , 母女蜷缩在一起时的岁月 , 那时候胡杏珍多羡慕别人家的房子啊!现在她也有了自己的房子 , 还是女儿孝顺她的 , 只要想一想 , 胡杏珍就觉得 , 她的人生已经圆满了 。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
文章图片
2017年 , 岳西县文明办评选胡杏珍和王冬红母女为县道德模范 , 她们感人至深的母女之情也通过媒体的报道 , 为社会大众广而知之 。
现在的胡杏珍已经79岁了 , 她的日常平淡而温馨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这份真情的弥足可贵 , 不在于困境中的相守 , 而是无关乎血缘的一脉相承 , 是彼此融洽、互相扶持的亲情 , 最为打动人心 , 祝愿胡杏珍母女未来的生活继续幸福快乐!
来源Talk历史
1992年安徽农妇捡一女婴,靠拾破烂将其养大,今女儿送上双层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