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导演杨荔钠:吴彦姝奚美娟身上有难得的书香气( 二 )


记得那天我们聊了很长时间 , 聊得很愉快 , 我们有很多共识点 , 比如她也喜欢齐邦媛的《巨流河》 , 然后我们也都说到现在国内市场中很少能看到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和老年知识分子的电影 。
我们也聊到《春潮》 , 当时她也看完《春潮》了 , 她觉得《妈妈!》的剧本比《春潮》好 。 我们那天聊得很愉快 , 我跟她见完面之后 , 就知道奚美娟老师会成为“女儿”的化身 , 我也相信由奚老师来扮演女儿 , 观众一定会体会到女儿的痛苦和境遇 , 这是一个好演员才能赋予角色的魅力 , 观众愿意去相信她 。
关于主题
人到晚年关于生命的终极探讨
因为我上一部电影《春潮》也是讲母女关系的 , 而且角色的年龄也不小了 。 这次年龄更大一点 , 讲述85岁母亲和65岁女儿的故事 。 其实这个机缘挺有趣的 , 10年前我就知道要拍女性三部曲 , 但我不知道第三部是这样的 , 有好几个文案 , 但最终选择了这一部 , 因为它让我魂牵梦绕 。
《春潮》和《妈妈!》虽然都讲述了母女关系 , 但它们完全是不一样的母女关系 。 《春潮》的母女关系比较撕裂 , 比较对抗、有破坏力 , 但《妈妈!》中这对母女恰恰是相反的方向 。 她们爱着对方 , 成全着对方 , 她们一直在生活里相互照顾着对方 。 而且这部电影中涉及人到晚年关于生命的终极探讨 , 有可探讨性 , 所以作为第三部 , 我认为是合适的 。
《春潮》结尾是在一条河里边 , 《妈妈!》结束在海边 , 差不多可以看作是一个延伸 。 我觉得海边有象征意义 , 海的汹涌澎湃 , 我想那是人生的浪潮 , 海的深情和宽容宽厚 , 那是母爱的力量 。 台词里不是有一句 , 她们刚到海边住的时候说 , “妈妈是大海 , 我是一滴水 , 爸爸是一条不会游泳的鲸鱼” , 某种程度上我想那也是她们的精神家园 。 所以我觉得反过来 , 大海同样用它的胸怀去拥抱所有自然界的生灵 , 所以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 , 我觉得在那一刻观众可以自由地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
《妈妈!》导演杨荔钠:吴彦姝奚美娟身上有难得的书香气
文章图片
海报
水是有形的 , 也是无形的;水很诗意 , 也很梦幻;水很抽象 , 它也具象 。 至少在电影语言里 , 它成为我所表达的美学或者电影标志性的场景 。 包括女儿在发病的时候 , 她在公交车里被误解 , 在水中迷路 , 最后看到父亲的倒影 , 也在水里边 , 他们三个人团聚了 。 我想水是一个很美而又残酷、很具象又很抽象的表达 。 有一句话叫“上善若水” , 我觉得这也是人生的一个境界 。
一直以来 , 我的创作脉络 , 包括我之前拍纪录片 , 其实都不会太想我拍出来以后会怎么样 , 我都不太想这个结果 。 因为我想制片人包括出品人 , 她们选择这个题材当然是知道有风险的 , 我相信她们也不会盲选 , 可能她们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有信心的 。 我之前拍摄的电影确实都是纪录片 , 都是独立电影 , 我拍摄那些影片的时候就更不想这些了(市场和票房方面的担心) , 创作的过程是很单纯的 。 因为现在要跟观众对话 , 要跟市场对话 , 所以我会考虑到有些层面 , 来自各个层面的因素 , 你不是一个人任性地工作了 , 但是我现在依然没法知道 , 也没法去预估票房 , 我觉得我的本职工作是把关于导演工作的部分做好 , 然后尽力配合好电影发行方面的工作 , 剩下的交给尹露(影片监制) 。
我觉得电影就像一个传感器 , 我电影里面所有的喜怒哀乐 , 所有的忧愁与美丽 , 奉献与无奈 , 以及所有的坚持与意志 , 希望坐在影院的观众隔着大银幕都能感受到 。
《妈妈!》导演杨荔钠:吴彦姝奚美娟身上有难得的书香气】红星新闻采访人员张世豪实习生肖志文编辑徐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