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刘秀人称完美皇帝,但为啥存在感不高?皇帝不折腾、生民之大幸( 二 )


【历史故事】刘秀人称完美皇帝,但为啥存在感不高?皇帝不折腾、生民之大幸
文章图片
随后刘縯因功高被害 , 声名大振、手握兵权的刘秀并没有愤而兵变 , 反而孤身前往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致歉 。 他的大度、坦荡 , 不仅使自己逃过了危机 , 还使起义军避免陷入分崩离析危险 。
人前欢声笑语、夜晚以泪洗面的刘秀 , 最终找到了前往河北独立发展的契机 。 他依靠建立在高尚品德基础上的人格魅力、领导能力 , 在河北不断得到各股力量的拥护、吸引了众多人才主动归附 , 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权术 , 他就一步步成长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政治力量 。
而在灭掉各路对手、一统天下后 , 刘秀把他的仁德品质用在了治国方面 。
对内 , 善待功臣 , 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换取对方手中的权力 , 双方各得其所;整顿吏治、躬行节俭 , 奖励廉洁 , 选拔贤能 , 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以人为本 , 革除王莽时期的苛政 , 大规模将奴婢、刑徒释放为平民;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 恢复西汉前期的三十税一制 , 极大减轻民间压力;重新丈量田地、理清户口 , 抑制豪强、打击土地兼并......
对外 , 与其他王朝立国后大肆拓边的作风不同 , 刘秀深知民间已疲惫不堪 , 因此采取了偃武修文、不尚边功的政策 , 除非有重大敌情 , 绝不轻易对外动武:“知天下疲耗 , 思乐息肩 , 自陇蜀平后 , 非警急 , 未尝复言军旅” 。
针对周边少数族的威胁 , 刘秀秉承“柔道”思想 , 一改汉武帝以来征服作风和王莽的大民族主义 , 结合休养生息的大方向 , 制定了以保守为主、以德治边的国政 , 以友好、互助的政策对待周边少数民族 , 成功缓和了民族矛盾 , 避免大规模的战争 , 为"光武中兴"的实现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
【历史故事】刘秀人称完美皇帝,但为啥存在感不高?皇帝不折腾、生民之大幸
文章图片
刘秀的治国之道 , 虽然没有秦皇汉武、唐宗的豪迈与气魄 , 但他针对因久经战火而疲敝不堪的民生现状 , 不用权谋、远离霸道 , 采取了以德治国、以柔安民的政策 , 从思想到行动上表里如一 , 创造了“三代以下称盛治 , 莫有过焉”的光武中兴 。
【历史故事】刘秀人称完美皇帝,但为啥存在感不高?皇帝不折腾、生民之大幸】一言以蔽之:一将功成万骨枯 , 有为帝王的丰功伟绩 , 往往意味着老百姓的血泪;而以仁德治国的刘秀 , 正是因为没有好大喜功、缺少激烈的话题性 , 才没给史官留下大写特写的机会 , 从而给一些不太了解历史的朋友留下了乏善可陈的印象 。 但如果我们抛开看史书的上帝视角 , 把自己置于刘秀治下老百姓的立场上 , 就会有这种感觉:皇帝不折腾 , 则是生民之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