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为何说张皇后晚年的悲惨,都是她咎由自取( 二 )


第一次的人谎称她没有怀孕 , 只不过是肚子有毛病 , 第二次的人将她的儿子带到退休太监宫女的聚集地安乐堂扶养 。
而这一抚养就是六年 , 在这六年的时间里 , 明孝宗吃的一直都是百家饭 。 为什么抚养的时间是六年?而不是七年、八年呢?
因为恰好当时太监张敏为明宪宗梳头 , 明宪宗感慨自己明明都已经过了三十岁 , 却连一个儿子都没有 , 真的是可悲可叹 。
张敏意识到时机成熟 , 于是将明孝宗存在一事说了出来 。
得罪万贵妃 , 后果很严重 , 直接参与到隐瞒明孝宗存在一事的太监宫女都一一死亡 , 其中就包括太监张敏 , 还有纪姑娘 。
万贵妃为什么敢如此胡作非为呢?因为明宪宗是她看着长大的 。
在明宪宗当太子的时候 , 她是明宪宗的贴身宫女 , 而贴着贴着就住到了一起 。
试想一下 , 哪里会有一个女人害怕自己从小养到大的男人 , 而男人又怎么会反抗将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女人 。
明孝宗相比于其他的皇帝 , 更加懂得真倩 , 毕竟要不是那一个个真情的太监宫女 , 他就不会能够活到六岁 , 明朝更加不会出现明孝宗 。
正是因此 , 他虽然没有接受过现代教育 , 但是也能够接受一夫一妻制 。
【爱历史】为何说张皇后晚年的悲惨,都是她咎由自取
文章图片
太过于纵容
明朝276年的历史 , 要说到哪一朝的外戚最为嚣张跋扈 , 那一定是弘治一朝 。
张皇后分别有两个弟弟 , 一个叫作张延龄 , 一个叫作张鹤龄 , 在当时简直比螃蟹还横 。
由于明朝的皇后基本上全部出自于民间 , 因此每逢有皇后诞生 , 皇帝都要提升皇后父亲的地位 , 怎么个提升法呢?直接提升为伯爵 。
不过提升的人仅仅只限于皇后的父亲 , 其他人不包括在内 , 就比如皇后的兄弟 。
然而在当时 , 除了张峦是仁寿伯之外 , 他的次子张延龄竟然也是伯爵 , 称“建昌伯” 。 到后来 , 父子俩双双进爵 , 升为侯爵 。
而长子张鹤龄之所以没有爵位 , 是因为他能够继承他父亲的爵位 。 一人封后 , 全家封爵 , 这在明朝的历史上绝无仅有 。
俗话说“盛极必衰” , 张氏兄弟要是知趣 , 也应该有所收敛 , 但是偏偏张氏兄弟没有一个人知道什么叫做收敛 。
【爱历史】为何说张皇后晚年的悲惨,都是她咎由自取
文章图片
张氏兄弟明明获赏数千顷田地 , 但仍不知足 , 还到处侵占民田 。 一时间 , 报官的人数不胜数 , 甚至闹到了朝廷 。
明孝宗特地派遣司礼监太监、刑部侍郎、大理寺卿(豪华阵容)前往勘察 , 结果一一属实 。 但由于张氏兄弟是外戚 , 并不敢处置 , 只处置了作为走狗的家奴 。
张皇后从太监处得知自己那两个弟弟的不法行为遭到打压 , 竟然敢当着明孝宗的面就对办案人员破口大骂 , 此举明显已经涉及到后宫干政 。
要是换别的皇帝 , 早就跳起来给她一耳光 , 但是明孝宗却选择了静静的听 。 要是将明孝宗换成明世宗 , 估计她不死也得残废 。
要知道明世宗就因为皇后瞪了他一眼 , 当即就要弄死皇后 , 吓得皇后直接流产 。
张氏兄弟都已经敢侵占民田 , 其他的不法事肯定也没有少做 , 就比如残害百姓 , 欺行霸市 , 最令人毁三观的是 , 竟然连屠杀和尚这种事情都做得出来 。
户部主事李梦阳对于张氏兄弟的种种劣迹 , 实在是看不过 , 明知道他们的背后是张皇后 , 但仍上书弹劾 , 甚至在书中直接将张皇后称为“张氏” 。
没得到任何的结果不说 , 还被张鹤龄反咬一口 , 说他故意贬低张皇后 , 罪名当斩 。
要不是朝廷的官员为李梦阳说情 , 说“张氏”指的并不是张皇后 , 而是张鹤龄 , 说不定李梦阳就得饮恨西北 。
要知道 , 当时的李梦阳还有另一层身份 , 那就是文坛的第一号人物 。 连李梦阳都招架不住张氏兄弟 , 更何况其他人 。
“后二弟俱封爵 , 势倾中外”——《蒹葭堂杂著摘抄》
由于长期无人敢管 , 就算敢管也奈何不了 , 张氏兄弟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 。
有一次明孝宗在皇宫里大摆宴席 , 邀请张皇后的家人前来参加 。
张氏兄弟竟然敢趁着明孝宗去上厕所的空隙 , 公然将皇冠戴到自己的头上 。
太监何鼎当即要进行阻止 , 但是张氏兄弟却一把把他推开 。
这已经足够过分 , 但还有更加过分的 。
张氏兄弟除了戴皇冠 , 还要窥探明孝宗的卧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