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重读《三国演义》,我顿悟了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二 )


如果不是诸葛亮屡次北伐 , 司马懿频繁取得胜利 , 恐怕他早已经不在人世了 。 司马懿是一个老谋深算之人 , 他知道在魏国只有他能与诸葛亮抗衡 , 如果进了空城除掉诸葛亮 , 必然会取得重大胜利 , 但对他来说魏国朝廷或许就没有他的容身之地 , 甚至还会招来杀身之祸 。 这才是司马懿不进空城的原因 , 他的思路始终围绕生存展开 。 只要有诸葛亮在 , 魏国朝廷就会继续重用他 , 他才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 , 才有势力与满朝文武抗衡的资本 。
我们生活在世间 , 趋利利己是人的本性 , 但如果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给别人六活路 , 最终自己也会断送自己 。 就像司马懿和诸葛亮一样 , 如果司马懿不给诸葛亮的机会 , 自己也不可能活得很好 , 所以思路应该围绕生存展开 , 只有互惠共赢 , 才是生存的大智慧 。
【历史故事】重读《三国演义》,我顿悟了思维比知识更重要
文章图片
4.在人生路上 , 只有求异才能创新 , 只有创新才能立足 。
在历史上 , 那些在事业上大显身手 , 做出一番事业的人 , 无一例额外 , 他们都知道求异 , 都知道创新 , 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不断创新 , 从而在事业上闯出一片蓝天 。 在《三国演义》中 , 官渡之战袁绍大伤元气 , 回到幽州养病 , 不久便离开人世 , 在弥留之际传位袁尚 。 曹操手下的很多谋士都建议一鼓作气将其消灭 。 但谋士国家坚决反对 , 认为袁绍废长立幼 , 如果此时曹营选择进攻的话 , 袁尚兄弟就会团结起来坚决抵抗 。 如果此时选择退兵的话 , 袁家就会祸起萧墙 , 到时候再出兵救容易多了 。
果然如郭嘉所言 , 当曹营退兵后 , 袁尚两兄弟兵戎相见 , 曹操即刻回军 , 不费吹灰之力铲除了袁氏势力 。 在这里 , 众人的思维是没常规思维 , 而郭嘉却反其道而考虑 , 也就是求异 。 此时的袁氏虽然败了 , 但还有很强的实力 , 如果此时用兵的话势必会造成更大的伤亡 。
我们走在人生道路上 , 只有求异才能创新 , 才能有新发现、新产品不断问世 ,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在人生路上 , 只有求异才能创新 , 只有创新才能立足 。
综上所述 , 在人生路上 , 不但要懂得运用知识 , 而且还要懂得灵活运用知识 , 个人要懂得创新 , 这样才能让自己不断向成功靠近 , 做种让自己的人生与众不同 , 从而获得一个相对圆满的人生 。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