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香机机组厂家( 六 )


黄河的恩赐,大量优质粘土的沉积,为馆陶制陶业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勤劳、聪慧的馆陶人经过不懈的研究和发掘,黑陶的制作工艺终于被诠释破译 。馆陶黑陶叩之有鸣玉之声,富墨玉之美,泛青铜之光,做工细腻考究,形意丰富统一,古朴典雅,奇丽华贵,高则三米之巨,富贵豪华;微则火柴盒可容,精致考究,颇宜室内装点,更具欣赏、收藏价值,深受各界人士喜爱 。
“ 那长发少女的头像,似乎我在巴黎一位诗人书房墙壁上看到过 。那变形的大力士又把我引到东柏林古老的博物馆之岛,各种小鸟联飞的透雕台灯株,似乎在西柏林一家宾馆里伴过我思乡之梦 。而那似乎走了很远很远的路坐下来闭目沉思的女佛,在曼谷木雕商店里诱惑过我 。” 在外地的馆陶籍著名诗人雁翼初识家乡黑陶时惊喜不已,欣然作《黑陶初记》以作纪念 。
黑陶制作工艺在我国代代相传,从古至今从未间断 。从生活用品的盆盆罐罐,到装饰等工艺品,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黑陶技艺渐臻完善 。被誉为 “ 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 ” 的馆陶黑陶的再现,标志着中国制陶工艺达到历史颠峰的同时,也向后人展示了制陶由实用性转向审美要求的历史过程,黑陶文化跨越时空的对接,续接了馆陶人的一个梦想 。
德州黑陶
德州黑陶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 。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 。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 。据考证,龙山文化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 。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 。到20世纪80年代,在鲁西北平原的古运河畔,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的青年职工,把这些古老的工艺挖掘整理,再现了龙山文化的风采 。这就是今日的德州黑陶 。
德州黑陶选用京杭大运河两岸特有的红胶泥作原料,这种泥土质地纯净细腻,土质密度大 。用传统手工轮制成型后不上釉,在坯体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高温烧结后封窑,做焦烟渗碳处理,烧制出来的陶器黑中透莹,望之如金,坚实凝重;叩之如馨,给人以“乌金墨玉”之感 。“金山丽水,玉出昆岗”,“如铁之质似玉之润”……,文人墨客的词赋,可以使人想见黑陶的艺术魅力 。
德州黑陶在造型上别具一格 。它采用手工轮制,既保留了传统的单层拉型成坯,也创造出一底双层合成坯 。或复制、或衍化、或创新,各种仿商绢简、仿青铜陶鼎,镂空花瓶、浮雕瓶、笔洗、笔筒、葫芦、香炉、烟壶、挂盘等,简洁酣畅,古朴典雅 。坯体刻花采用红雕、浅雕、透雕等多种表现手法 。纹饰多取材于自然景物,如松、竹、梅、菊、牡丹、鸟、蝶、鱼、虫,并汲取了剪纸、木雕、刺绣等艺术形式的特点 。
除少数几件盘龙雕凤的宫廷式样外,绝大部分显露出浓郁的民族民间特色 。诸如双层套的大肚子香炉,镂空浮雕十分精致 。腹部刻有龙凤呈祥浅雕图案的“龙凤瓶”,整个瓶体都是云型镂空图案,两侧有立体比龙对卧,恰好为瓶的双耳,构思叫绝 。其中蛋壳陶,《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评价:这种轮制陶器薄如蛋壳,厚仅0.3毫米,漆黑发亮,是龙山文化中最富有特征的珍品 。
几年来,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研究人员认真探索,对黑陶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制和开发,目前已达600多个品种,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 。1989年春末,德州黑陶在巴黎第八十届国际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银质奖章 。1989年月10月,在纪念我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诞辰2540周年之时,版画家石可、工艺美术家家陶天恩与德州工艺美陶研究所共同研制成的黑陶壁画---《孔子世迹图》,全长50米,高1.7米,刻画面积共达85平方米,系统介绍了孔子主要生平事迹,镶嵌在孔府院内 。其独特的艺术效果,为中华壁画艺苑又增添了一朵奇葩 。
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也将德州黑陶作为珍品长期收藏 。我国外交部、中联部将德州黑陶定为国家级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用德州长黑陶送给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 。1991年夏季,德州黑陶参加了在日本的黑陶艺术展销会 。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远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 。
齐河黑陶
齐河与龙山镇一河之隔,同属“龙山文化”范畴 。亦有大量黑陶出土,境内迄今发现22处古遗址中,就有尹屯遗址等龙山文化遗址4处 。原料选用黄河下游冲积平原纯净细腻的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等数十道工艺,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法烧制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