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市盈率 一文读懂企业的市盈率( 五 )


对于优质水电公司,考虑到长期只有不到 1% 的成长性,没有眼前的高成长,最好在买入时再打个 7 折,8 PE 的买入才是合理的 。值得注意的是:水电远没有消费或医药类公司的长期稳健的内生性成长惊喜 。
4
长期回报率计算法 2:中长期实际回报率
对于一个投资期限为 3-10 年的中长线投资者来说,其投资的长期回报率取决于什么呢?
中长期回报率=股息收益率+摊薄后每股收益的复合增长率+市场波动差价
为何实际使用中选择这个计算公式更接近实际呢?因为把 1÷PE 看成回报率有往往会高估了回报率 。利润中用来分红的那部分是稳定的回报率毫无争议,但非分红的那部分往往难以取得企业原来的回报率 。所以股息回报是最实在的,投资中尽量避免买入低股息率的股票 。我们往往可以把 3% 的股息率视为获得了 3% 的复利效应,因为自己可以红利再投资嘛 。
有不少企业是通过融资实现的利润增长,虽然利润高速增长,但其实际 ROE 依然低下,每股利润被严重摊薄,所以有时候高利润增速与高股东回报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每股真实价值的增长才是根本 。
从上述回报公式可以看出,便宜才是王道,成长不够低估来补 。打折买入往往能收获估值修复收益的惊喜 。而买入高增长高 PE 的股票,随着增速下移,大家的预期 PE 也会不断下移 。事实上这里博弈的是高增长带来的回报远超过估值下移带来的损失 。
所以从中长期投资回报角度看,股息最稳定靠谱,高成长不可持续,稳健成长尚可期待,等待市场低估需要极大的耐心 。
5
其他市盈率尺度参考
①消费类企业,毛利率较高,利润增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直接用每股收益除以 4.5%,除出来的数就是它的合理价格,大概按照 22 PE 算的,这个只作为判断肥与瘦的参考,然后打 5-7 折买入即可 。(其实这个是取r=10%,g=5.5%,然后得r-g=10%-5.5%=4.5%的贴现计算法,很靠谱 。消费行业 5.5% 的永继增长率是靠谱的,它可以由接近 GDP 增速 2 倍的行业永继增长率实现,但单个企业这样估值就有风险,毕竟行业不会消亡企业会 。)此简化版方法很实用,特别推荐 。
②按格雷厄姆的成长股公式保守估值,给出的 PE 估值一般为 14-18 倍 。
③按目前国债收益 3%+5% 的风险溢价,那么一只股票的合理价值是 8%,8% 的价值收益水平对应的是 12.5 倍市盈率 。
④按成熟市场如美国的整体估值,市盈率更多在 10-20 PE 之间波动 。
6
PE=10是十年投资回本吗?
假设企业零成长,PE=10,g=0,根据PE=1÷(r-g)得,贴现率(回报率)r=10%,它的含义是零成长企业必须 100% 分红,你才能取的 10 年回本的收益 。所以零成长企业的长期投资回报率可以直接看股息率即可,即买入低增长或零成长企业,应要求尽可能高的股息率,因为企业的留存现金带不会带来什么成长,极可能被浪费掉了 。若 5 PE 买入一家企业零成长且不分红,利润都被新垃圾项目挥霍掉了的公司,你得到的不过损毁价值的机器罢了 。企业都很难成长了,把利润分红给股东让股东自己红利再投资总比让管理层随意挥霍强 。
假设企业有成长,PE=10,每年利润的 40% 用于分红,那企业应取得年利润 6% 的增速,这样也可以也对应 10 年投资回本 。这里面隐含的 10 年期回报公式是:(股息率+年利润增速=回报率),这个公式使用时要求最好把时间拉长到 5-10 年,才能更好避免市场波动影响 。当然企业在成长中还能积累更多现金,说明成长需要的投入资本小,那就更牛逼了 。
7
1÷PE 可以看成回报率吗?
这样计算往往会高估了回报率,因为利润(优质企业视为自由现金流)往往被分成两个部分:

  • 一部分分红变成股东真实回报;
  • 另一部分留存用于企业发展需要 。
留存的那部分利润能否实现红利再投资的收益率才是关键,实践中留存的利润多数时候是被乱投资或盲目扩张并购给浪费掉了,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复利效应或者说是每股价值的提升 。
巴菲特很懂复利这台机器的运作原理,他投资最成功的地方根本不止是什么浮存金效应,买入伟大公司等传统结论 。而在于巴菲特只选择理性回报股东的管理层或自己去直接影响管理层或直接完全收购企业,然后充分发挥所投资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复利效应,这是其取得高投资收益的本质 。
所以,只买入伟大企业如茅台的投资逻辑也是有问题的 。因为茅台和五粮液留存大量货币现金,而部分现金流的复利效应和全部现金流的复利效应,差别很大 。现实中大部分企业都是部分现金的复利效应,只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实现了其全部现金流的复利效应,集企业经营与投资于大成者,难以望其向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