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放学了 , 家长没有及时接孩子 。 那孩子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在知乎上我见过一个提问:
为什么放学等家长来接会有一种想哭难受孤独的感觉?受不了等待?
会难过到了极点 , 看着同学成群结伴回家 , 自己在原地等待 , 手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 , 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难过?只想赶紧找点事情伪装自己 , 在路上傻傻的站着看着同学们会难过到想哭 。
其实我能够体会这位提问者的感受 , 有段时间因为弟弟幼儿园校车的时间和女儿放学的时间有冲突 , 所以只能先接弟弟然后再跟弟弟一起去接女儿 。 每次女儿都会打好几个电话给我 , 问我什么时候能到 。
文章图片
当到学校门口的时候 , 都能看到女儿一个人呆呆的站着等我和弟弟出现 。 远远地看见我们她都会飞快地跑过来 。
当然女儿是明白我不能及时接她的原因 , 但是也能明显的感觉到每次全班同学都走了就她一个人等着我去接她的低落情绪 。
为什么孩子会这么在意家长及时接自己呢?《欢迎来到小学一年级》一书中 , 作者卓立老师提到 ,
孩子会在等待的过程中会垂头丧气的 , 他们小小的脑袋里会出现无数不好的怀疑 , 爸妈是不是不够重视我了 , 是不是不会来接我了 , 是不是自己不乖惹爸妈生气了他们不来接我了 。
文章图片
当然你也可能会想 , 现在孩子不都有电话手表吗?晚点接能有多大点事 , 打个电话给他们不就完了吗?再说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也经常晚接孩子 。
这肯定不一样 , 孩子刚进入新环境 , 每天都会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父母 , 然后跟父母分享一天的开心 。 如果父母来接自己经常迟到 , 哪怕理由再充分 , 孩子也一样会不开心 。
比如成龙大哥 , 在孩子小的时候去接儿子放学 , 虽然后来因为弄错了学校导致没接到儿子 。 但也可以知道 , 忙碌之极的爸爸能够来接孩子 , 对孩子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惊喜 。
没有什么比小学一年级时放学了能见到熟悉的父母那种喜悦和安全感 , 更为重要的了 。
3、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的事务和活动
《欢迎来到一年级》一书中提到 , 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 , 无论大小 。 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在班级的存在感和归属感 。 参与班级的各种团队竞技活动 , 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 。
为什么孩子一定要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毕淑敏在《毕淑敏心灵独白》中这样写道:“归属 , 这是太不可忽视的内心需求 。 尤其是小孩子 , 如果他没有培养起正常的归属感 , 一生都会摇摆飘零 。 ”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最大的需要就是归属的需要 。 ”
文章图片
所以当孩子成为小学生的时候 , 他们是必须要建立对班级的归属感的 。
其实我们在现实中可以看到 , 越是后进的学生越没有归属感 。 他们不关心班里的活动 , 没有得到认同所以班里没啥好朋友 。
他们对班级的存在仿佛就是个过客 , 除非强制性的要求活动他们才会参与 。
这种恶性的循环使得他们更加不愿意融入集体 。 既然在集体中无法得到依附 , 这些孩子就会转向校外去寻找能够依附的群体 , 他们学会了迟到早退旷课抽烟喝酒逛网吧和夜店 。 最终可能辍学或者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 。
所以 , 帮助你的孩子建立对班级的归属感 , 对他们的心理健康 , 自信心的建立和人际交往上都大有好处 。
像我的女儿 ,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 学校有社团活动 。 但是需要选拔 , 竞争的人很多孩子没选上 , 她也落选了 。
文章图片
虽然社团活动参加不了 , 但是他们班级每周末两天都会有足球活动进行 , 由家长组织 。 不是强制的 , 班里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去 。
于是我鼓励她积极的参加每周两次的班级足球队活动 。
刚开始女儿踢得并不好 , 她也因为一些原因有段时间没去 。 但是我一直坚持让她去参加 。
踢足球时任何一点点的进步我都会夸她夸半天 , 慢慢的孩子每周末的踢球她都很乐意去了 。
后来班里还专门用班级经费制作了一个小小的徽章 , 表扬他们这些坚持每周参加足球活动的小球员 。
- 【爱历史】毛主席最小的一个儿子,为什么夭折了?
- 同时拥有两种血型?其实是很小的时候把弟弟的胚胎吸收了
- 【爱历史】有着强大军工的韩国,却始终都是七雄中最弱小的,那么这是为什么
- 没有胆小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父母
- 墓地风水怎样看
- 【爱历史】历史上年纪最小的暴君——刘宋第八位皇帝刘昱
- 【历史故事】李世民为何以很小的代价就能“扫清沙漠”,平定漠北
- 【游戏迷】英雄联盟:小鱼人看似很小的改动实则影响很大,这件神话装或成核心!
-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成功人士小的时候,大多具备这4个特征
- 【历史故事】二战时期对中,苏,美等国发动战争,小小的日本为什么如此猖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