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外来华人护士的真实感受
点击「箭头所指处」可快速关注微信号:edu-hnangel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来自中国武汉的王小蓓,与马来西亚的林锦君,都在国大医院工作,在护理生涯中,聆听病人心声,奉献爱心,融入新加坡本地生活。
要成为一名称职的护士,不只需掌握专业护理知识,更要懂得聆听和观察病患,以及他们的家属,才能给予最恰当的照顾。对在本地医院工作的一些外籍护士而言,语言是首先要跨越的一大障碍。
王小蓓(36岁)来自中国湖北武汉,目前是新加坡国大医院的护理教育者(nurse educator),在本地工作生活近20年。身为过来人,她较能体会外籍护士可能遇到的问题,坦言语言障碍是头号问题。
以自身为例,王小蓓在1995年来新修读护理专业文凭课程,当时英语还不太灵光,在新环境难免不自在。
文化差异适应问题
她受访时说:“虽然会读写英文,可是在说方面还有待加强,与他人交谈时总有点力不从心。”她也说,初来乍到时,对所有人事物自然是非常好奇,但文化差异的适应问题也随之而来。尤其,南洋食物与中国北方食物相差甚多,饮食习惯的不同让她格外想家。
随着时间久了,王小蓓认识一些本地朋友,开始学新加坡式英语,也渐渐享受本地美食。她的一名马来同学更邀请她参加兄长的婚礼,感受不同种族文化。她笑说:“同学那天还特地把汤匙叉子都收起来,让我们学着马来人用手抓饭来吃。”
1999年,到国大医院正式当注册护士时,王小蓓因有了几年本地生活经验,英语不成问题。如今,她已是永久居民,也是新加坡媳妇,和丈夫育有两女,分别为7岁和5岁。
以另种方式帮助病人
护理生涯的首六年,她被安排到普通病房,有机会接触许多来自不同族群背景的人。由于一些病患未必听得懂英语和华语,因而激发她学一些简单福建话、广东话、马来语等,消除彼此的隔阂。
她说:“和病人熟络了,一些病人家属也把我们当家人一样,愿意信任我们,让我很感动。”
在医院这些年,王小蓓发现自己喜欢从事教育工作,传授知识给新护士,以另一种方式帮助病人。后来,院方正好有临床指导员(clinical instructor)的空缺,于是她决定去深造,尝试新职务,事业重心慢慢从照顾病人,转移至指导护士。
王小蓓已考获护理硕士文凭,现成为“护士的老师”,她总会鼓励新来的外籍护理专业学生多交朋友,不要把自己孤立起来。她说,护理团队里有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印度、缅甸、菲律宾等地的护士,大家可以从彼此身上学习。
她说:“我们会为新来的外籍护理专业学生,安排前辈分享经验。我们也会跟他们说明,照顾不同族群和籍贯的病人时,要注意的事项。当一名护士要做好心理建设,明白每名病患有不同的期望和要求,最重要是多聆听。”
河南安琪RN/ISPN考试课程培训学校
全国ISPN师资培训课程独家提供方
首次美国雇主来华招聘会主办方
ICN世界护理大会首位中国代表单位
中国护理培训最具影响力品牌
成立11年,开办课程达53期
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RN/ISPN
培训视频
护士出国
- 泰国华人小馆品尝一款“潮汕美食”,看着有些怪,吃起来真是香!
- 我们的祝福简单粗暴,华人区开启疯狂撒红包模式!拿不到礼物,算
- 全球华人学子跨越整个地球祝福大家,狗年大吉!
- 哈通社中文网祝全球华人农历新年快乐
- 清华人物 | 王子宁:“特长生也可以很优秀!”
- 世界的“春节时间”,看看全球各地的华人怎么过春节?
- 法国华侨华人会与巴黎3区共庆新春
- 印尼华人华侨正月初一“烧香”记
- 超市为招揽顾客竟自导自演这些好戏, 顾客接连中招,华人损失好几
- 老挝华人华侨社团向中国驻老挝大使馆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