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翌霖 | 启蒙与科学传播

胡翌霖 | 启蒙与科学传播

▲图1 《百科全书》中的版画

作者 胡翌霖 (清华大学助理教授)

责编 许嘉芩 刘愈

◆  ◆  ◆  ◆  ◆  

我们已经从几个方面讨论了16、17世纪科学革命的前因后果,下面让我们进入18世纪科学史。

从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到1789法国大革命,18世纪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变革的世纪,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都发生于这一世纪,美国的独立和俄罗斯的崛起也都在这一世纪。

但就科学史而言,18世纪似乎是相对平淡的时期。在此之前的16、17世纪是波澜壮阔的科学革命;而19世纪被称作科学的世纪,各类学科全面开花,电磁学、热力学、原子论、进化论等都在19世纪进入高潮。但18世纪呢,相比起来似乎感觉有些乏善可陈了。

一些科学史家把18世纪科学史看作对科学革命进行“吸收与消化”的过渡时期,这是对的,但这并不是说18世纪在科学史上不重要。因为传统的科学史写法注重“结果”,关注新定律和新理论的提出,从这个层面上看18世纪的确没多少亮点。但如果我们把科学看作一个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类事业,18世纪就不可谓不重要了。因为18世纪恰恰是科学的社会化,科学发展与文化环境紧密互动的关键时期。

在18世纪以前,科学研究始终是一小撮非主流知识分子的特殊活动,而且这些知识分子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归属,而在18世纪之后,科学成为一个人类共同的事业或普世的文化。

没有18世纪,就没有19世纪,这似乎是句废话,但我想说的是,这一“吸收和消化”的过渡时期在科学史的追溯中是不应被忽略的。

这一讲中,我们把18世纪科学放到启蒙时代的背景下看,至于工业革命的部分留给下一讲。

所谓启蒙(Enlightenment),原意是“照亮”,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希望用“理性之光”照亮黑暗,提倡科学、民主、自由,反对愚昧和专制。中文翻译成启蒙是不错的,就是启迪蒙昧、开启民智的意思。

在18世纪末,大哲学家康德在一篇征文中给出了对“启蒙”的经典定义:

 “启蒙就是人从他咎由自取的受监护状态走出。受监护状态就是没有他人的指导就不能使用自己的理智的状态。如果这种受监护状态的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缺乏无须他人指导而运用自己的理智的决心和勇气,则它就是咎由自取的。因此Sapere 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使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的格言。” 

大哲学家说话总是有点绕,但康德的确说得很好。启蒙运动强调用理性之光照亮蒙昧,但这理性之光并不是来自某一个权威,而是每个人心中都有理性之光,问题的关键不是缺乏理性,而是缺乏勇气,总想依赖别人,顺从于统治者,听从于权威,这就是蒙昧。所以启蒙运动表现为对专制统治和宗教教条的反抗。启蒙思想家重视教育,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让民众认识到理性的力量,从而获得自由的勇气。启蒙思想家心目中的教育不是教条的灌输,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受教者能够摆脱施教者。

启蒙时代的“勇气”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科学革命的成就,去除了炼金术和宗教元素的牛顿形象被塑造为启蒙时代的偶像,启蒙思想家积极地传播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科学知识,因为这些知识就是理性之光的伟大成就。科学的探索与传播本身就是启蒙的事业。在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中,提出了这样的口号:“你知道的,就去传播;你不知道的,就去探索。”图1的版画中,真理女神在画面中央绽放光芒,她右侧的哲学与理性两位女神正在拨开她的面纱。

这就是启蒙时代对科学的态度:科学不再只是一种贵族们自得其乐的活动,更负有让真理之光照亮愚昧的使命,所以18世纪可以说是一个“科学传播”的世纪,科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是18世纪的特点。

胡翌霖 | 启蒙与科学传播

▲《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

【本文摘自《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第十三讲 流行时尚:启蒙时代的科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

延伸阅读

胡翌霖 | 我也来吐嘈《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胡翌霖 | 互联网+房地产=免费?

胡翌霖 | 世界的“图层”——说说Pokemon GO与AR

胡翌霖 | 造超大对撞机值得吗?

胡翌霖 | 由史入思——吴国盛教授访谈

胡翌霖 | 技术的起源

胡翌霖 | 读李约瑟莫要“买椟还珠”——《文明的滴定》书评

胡翌霖 | 现代垃圾的形而上学基础

胡翌霖 | “学会”比特币的门槛更高吗?——兼谈技术知识的不同层面

胡翌霖 | 我所理解的现象学

胡翌霖 | 黑暗森林与进化法则,思维与表达——《三体》吐槽

胡翌霖 | 菜谱与科技史

胡翌霖 | “适者生存”的同义反复

胡翌霖 | 量子力学:引入了观察者or送走了上帝

胡翌霖 | 科学普及应该站在“创新”的对立面

胡翌霖 | 为什么害怕人工智能?——关于AlphaGo的杂谈

胡翌霖 | “人工智能”的现象学漫谈

胡翌霖 | 工业革命的经济背景

胡翌霖 | 蒸汽机的发明

胡翌霖 | 科学与工业的结盟

胡翌霖 | 培根科学的理论化

胡翌霖 | 法拉第——实验传统的巅峰

胡翌霖 | 达尔文与进化论

胡翌霖 | 工业革命——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胡翌霖 | 养生骗局的“锅”不该让观众背

胡翌霖 | 比特币:通俗介绍

胡翌霖 | 古老的希腊文明

胡翌霖 | 独特的城邦文化

胡翌霖 | 比特币:通俗介绍

胡翌霖 | 古老的希腊文明

胡翌霖 | 独特的城邦文化

胡翌霖 | 好斗的希腊人

胡翌霖 | 从体育馆到学园

胡翌霖 | 无用的学问

胡翌霖 | “自然”的发现

胡翌霖 | 自由的悖谬

胡翌霖 | 数理天文学的兴起

胡翌霖 | 宇宙论的两球模型

胡翌霖 | 柏拉图与“拯救现象”

胡翌霖 | 亚里士多德及其宇宙论

胡翌霖 | 亚历山大城的缪斯宫

胡翌霖 | 托勒密天文学

胡翌霖 | 古罗马及其学术状况

胡翌霖 | 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古典学术的衰落

胡翌霖 | 古罗马及其学术状况

胡翌霖 | 阿拉伯人的数学和天文学贡献

胡翌霖 | 光学、医学、炼金术等

胡翌霖 | 阿拉伯科学的衰落

胡翌霖 | 李约瑟问题

胡翌霖 | 独特的史官文化

胡翌霖 | 皇家天文学

胡翌霖 | 天文推算的代数方法

胡翌霖 | 运算和证明

胡翌霖 | 中世纪科学史的意义

胡翌霖 | 中世纪早期

胡翌霖 | 大学的兴起

胡翌霖 | 经院论辩

胡翌霖 | 机械自然观的逻辑前提

胡翌霖 | 经验研究的合法性

胡翌霖 | 科学方法的兴起

胡翌霖 | 经验记录的保存

胡翌霖 | 知识的公共化

胡翌霖 | 从文本秩序到自然秩序

胡翌霖 | 人与自然的间距

胡翌霖 | 何谓科学革命

胡翌霖 | 哥白尼的局限

胡翌霖 | 第谷和开普勒

胡翌霖 | 伽利略的望远镜

胡翌霖 | 哥白尼留下的问题

胡翌霖 | 伽利略的落体实验

胡翌霖 | 牛顿的整合

胡翌霖 | “力”的偷渡

胡翌霖 | 在内在性与外在性之间

胡翌霖 |  “原因”的消逝

胡翌霖 | 反辉格的数学史何以可能

胡翌霖 | 数学的起源

胡翌霖 | 数与量的区分

胡翌霖 | 几何学的兴起

胡翌霖 | 炼金术的兴起

胡翌霖 | 自然vs人工

胡翌霖 | 赫尔墨斯主义的影响

胡翌霖 | 赫尔蒙特及其柳树实验

胡翌霖 | 作为炼金术士的波义耳和牛顿

胡翌霖 | 启蒙与科学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