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探秘】为何大声说话的人不觉得自己吵?
如果要给这世上最可恶的人群排名,大声说话的成年人,还有喜欢尖叫的熊孩子一定可以上榜吧?
大半夜,被隔壁吵架的邻居弄到精神崩溃,恨不得砸烂墙壁?
被尖声说话的同学、同事吵到无法专心学习工作?
公交车上大声交谈、打电话的人,让你心烦吧?
相信你一定受过他们的苦。
除了他们毫不介意周围人的目光,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等原因外,他们不觉得很吵,是因为在高声说话前,他们的身体能提前关闭自己的耳朵!
What?耳朵还能关闭耳朵?
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当光线很强烈、很刺眼的时候,瞳孔会自动缩小,我们也会自动开始眨眼睛。这就是眼睛的眨眼反射,它可以防止我们的眼睛被光线射伤。
在上世纪20年代末的时候,有人发现,当任何一个耳朵听到巨大的噪音的时候,我们2个耳朵里面的镫骨肌(Stapedius)就会自动收缩。
耳朵听见声音的过程如下:耳廓捕捉声音→传到耳道带动鼓膜振动→三根听小骨将振动传导到耳蜗→在耳蜗里声音从声波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送给大脑处理→听见并且理解声音。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可能都会对听力造成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中耳道中的“三根听小骨”不得不提!它们分别是锤骨、砧骨、镫骨。其中镫骨是人体中最小最轻的骨,由于外形长得像马镫,所以叫做镫骨。
与镫骨连接的肌肉叫做镫骨肌,
当耳朵听到一个巨大的噪音时,两只耳朵的镫骨肌就会发射出“有噪音来袭,要保护主人”的信号!于是这块肌肉一收缩,传到内耳的能量就大幅减小,防止内耳受损,
这个过程叫做镫骨肌反射,也叫中耳肌反射。所以说,耳朵是非常聪明的器官,能在声音很大的时候“关闭耳朵部分功能”,达到保护耳朵的作用。那么如何“关闭自己的耳朵”的呢?
一般来说,声音在20-40分贝大约是耳边的喃喃细语,在40-60分贝时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而超过90分贝时就会损害听力神经,如果呆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致聋)。
因此,为了不被吵死,当声音的分贝在85时,耳朵会启动中耳肌反射。
比如有时候我们在听音乐时,会觉得声音越来越轻,这就是中耳肌反射的作用在保护听力了。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这个音量已经到可能会损害听力的程度了。
除了在高声之下,耳朵会启动“中耳肌反射”,当人们准备要说话或者吃东西时,中耳肌反射也会提前发生,能够把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减少约15分贝!
所以你知道了吧, 有些人高声说话前,他自己的耳朵已经提前开启了保护模式,但是你却被猝不及防地震撼到了。
实际上,不仅人类有中耳肌反射,许多动物也有。比如,猫咪在吃饭、打哈欠、防卫,或者耳朵被摸的时候也会有中耳肌反射。
为什么熊孩子不会被吵到呢?
实际上,小孩子喜欢尖叫,除了缺乏教导以外,他们的天然生理缺陷是让他们不觉得自己吵的另一方面原因。
其实婴儿,还有5岁前的幼童的听力的确不如成年人。对于婴儿和学龄前儿童来说,任何音高的音都要比较响才能让他们听清楚(2万赫兹左右的超高音除外)。比如对于1000赫兹音高(大多数元音)的声音来说,成年人能听清楚90%的时候,5岁的孩子需要再高20分贝,才能达到和成年人一样的准确率。
换句话说,成年人觉得已经很吵的时候,小孩子才觉得刚刚能听清,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不会被自己的尖叫吵死的一大原因。
不过不要感到绝望,随着年龄增长,特别是5岁以后,熊孩子们的听力会越来越好,他们终于可以意识到自己曾经是一种噪声污染源了…
来源:科普成华
编辑:游历
- 古代中国那么强大为何不发展殖民?网友霸气回答,我们啥都不缺
- 雍正皇帝继位后,收拾老八和老九,为何对老十的处理最轻?
- DNF国服和韩服的装备都一样,为何伤害却相差很多?
- 太空中没有氧气,陨石为何还能变成着火的流星?
- 秦国袭郑 晋国为何主动出兵引发殽之战?
- 库尔德武装为何跟美国翻脸?
- 从警26年 接警员“张姐”发朋友圈感叹“最后的值班日常”
- 裕仁宣布投降后,10万日本妇女为何主动嫁给中国人?原因很简单
- 为何印度军费开支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却倒数:说出来你都不信
- 为何近日贵州北盘江特大桥上聚集了大量人群?原因令人咋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