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杨利伟的同时,也请记住他

傻大方提示您本文标题是:《记住杨利伟的同时,也请记住他》。来源是。

记住杨利伟的同时,也请记住他。杨利伟|航天员|记住|俄语|谢谢你---


提起杨利伟,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我国的航天英雄,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但是提起李庆龙却没几个人清楚,我国的航天事业有许多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的贡献不比航天英雄少。李庆龙就是在背后默默付出的一位,他是我国最早的两名航天飞行员之一,另一名是来自河南的吴杰。他们是我国首批两名航天员、太空训练的先驱。作为一名教练员,他帮助培训了“神五”、“神六”飞天英雄。李庆龙 1984年成为空军首批本科飞行员。1996年,李庆龙放弃了晋升飞行副团长的机遇加入航天大队,告别心爱的战斗机投入飞船的怀抱并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1996年3月,这两位兼具工程学和军事学学士学位的飞行员,率先走进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经过8个月的俄语强化学习,他们被派往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培训。

杨利伟|航天员|记住|俄语|谢谢你---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记住杨利伟的同时,也请记住他

按计划,他们要在1年内完成原来需要4年才能完成的训练课程,这包括:俄语、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理论和艰巨的任务训练,还要不降标准地参加考试。

“我们不会为此减少训练内容,也不会降低难度标准,这对你们来说可能会很困难。”尽管克里穆克中将对这两个还不能熟练听说俄语的中国航天员明显地表示出疑虑,他还是要求两人上午报到后下午立即上课。

艰涩的俄语和专业课,抗超重训练、抗眩晕训练、抗缺氧训练、海上救生、陆地伞降、沙漠生存……李庆龙还要再加学太空行走技术。“上天的阶梯”难关重重。

两个人默默地交换一下眼神,攥紧了拳头。这一年,德国、法国的受训航天员每周末都要乘飞机回国休假,他俩却没有休过一个节假日。他们和生活老师大练口语,在餐厅,有时甚至在游泳馆和桑拿房与俄罗斯和外国宇航员询问登太空经验,回宿舍再笔录下来。雪地生存训练,他们来到北极圈,像爱斯基摩人一样钻到雪窝棚里,在零下48摄氏度的严寒中靠一块压缩饼干坚守48小时,每人体重减了两公斤。耐热训练,90摄氏度的干风往模拟舱里吹,汗水在脚下汇聚成水洼,他们一口气坚持了52分钟……

杨利伟|航天员|记住|俄语|谢谢你---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记住杨利伟的同时,也请记住他

“国家花那么多钱,花那么大代价送我们去,并且几年的内容一年要学完,我觉得只有拼命尽量学东西,所以每天晚上基本上都学到12时以后,好多该记的东西必须记住,中午不睡午觉。那时候真正感觉时间就是金钱。”

记住杨利伟的同时,也请记住他。杨利伟|航天员|记住|俄语|谢谢你---

李庆龙回忆道。

一年之后,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困难的李庆龙终于凭优秀的成绩拿到了027号国际航天员合格证书。

当然还有一个坐标不仅磨练了李庆龙的意志与心态,更完善了他的宠辱不惊的人格:那就是与“神舟”五号一起遨游太空擦肩而过。

那种滋味确实不好受。作为一个航天员,必须做好两种准备,一种是身体上的,一种是心理上的,更要承受一种历史和文化的重量。这位坚强的男人经历了最刻骨铭心的考验。当他听到关于用中国人自己培养的宇航员乘坐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船去实现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的讲话,他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下来。他明白,第一个遨游九天的中国人的每一个举动都将牵动世界的目光,由他和其他中国教练培养出来的杨利伟无疑是最好、最合适的人选。有些人是筑路人,李庆龙无疑就是我国航天飞行的筑路者之一。

杨利伟|航天员|记住|俄语|谢谢你---傻大方小编总结的关键词

记住杨利伟的同时,也请记住他

说起爱徒杨利伟,李庆龙疼爱有加。而在杨的眼里,李教练既严厉又亲切。他清楚地记得,在酒泉等待飞天的日子里,李庆龙千叮咛万嘱咐:进出舱门的时候一定要慢点,千万别把头盔碰裂了。当杨利伟回到航天城的时候,一见到李庆龙便与他紧紧拥抱,两个具有钢铁意志的男人都留下了激动的眼泪。“谢谢你!”杨利伟大声说到。“谢谢你呀!”李庆龙哽咽道。“我们这帮人从空军来到这里,舍弃自己特别喜爱的飞行事业,就是为了追求上天,但是最后只能有一个人上天。杨利伟代表我们大家实现了这个愿望,这么完美的飞行,这么平安地回来了,能不激动吗?”李庆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