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外科医生倒下了,年仅48岁!
《一位外科医生倒下了,年仅48岁!》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健康摘要: 2018-04-10 医学界 医学界 新一代选择性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瑞可林?帕立骨化醇注射液隆重上市。 来源: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记者:闵俊 袁昊 3月27-31日,2018亚太地区肾脏病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18学术年会在京召开。 3月31日下午,瑞可林?帕立骨化醇... 。
正文开始:
“他曾经热爱生活,一直都很乐观,即便得了绝症,也没有因此颓废。”
4月9日早晨,张斌医生因胰腺癌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去世,年仅48岁。
身为一名多年来一直工作在基层医院的心血管外科医生,除了他的同事和病人外,张斌在业内并不为人所熟知,他的去世也未激起任何舆论的反响,甚至在网络上都难以检索到他的详细信息。
他的同学、当年的同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大家医联医生集团创始人孙宏涛在网络上发布了缅怀他的信息,我们才知道有这样一位医生离开了。
20多年前,孙宏涛通过考取硕士、博士学位,离开了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最终就职于阜外医院,从此与张斌走上了不同的职业道路。而始终留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张斌也并没有甘于基层医院的职业生活,孙宏涛医生如此评价他的这位同学:“张斌就是不甘于那种状态的医生的代表。”
“那种状态”指的是由于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心脏外科这种需要很高硬件要求和团队支持的专业在基层十分凋敝。孙宏涛医生说:“在基层做心外科医生和在阜外医院有天壤之别,他们在基层医院开展心脏手术非常困难,除了软硬件设施的限制外,老百姓也非常不信任,一旦出现纠纷就很难解决。”
孙宏涛介绍,前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心脏手术量能达到千台的医院不超过10家,最近几年来虽然多了一些,但80%地市级医院心脏外科手术依然开展的很少,每年能达到200台就相当不错了,大部分都在100台以下,深圳这样的经济发达大城市,全市一年心脏手术量也不超过500台。
这种状态对于工作于广大基层医院的心外科医生来说,意味着病人很少,没有手术可做,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着。
张斌没有甘于这种状态,所以他勇敢地走出了体制,在他执业生涯的10多年里,哪里需要心外科医生,他就到哪里去,他在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帮助一家又一家医院筹建心血管外科,那时候还不流行自由执业这种说法,所以他就像是一个流浪医生,在体制外寻找着机会。
基层医院心内科的凋敝为近几年来崛起的医生集团带来了机会,2017年下半年,大家医联医生集团与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此前这个医院已经有10年左右没有开展过心脏手术了,签订协议后,大家医联将派驻一名专家常驻医院,帮助医院开展心脏外科业务。
张斌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大家医联,并被派驻到这所他当年离开的医院。十几年来,张斌做过很多尝试和探索,辗转于多家医院,寻找职业发展的突破口,而加入到大家医联医生集团,依托于这个专家汇聚的平台,回到他当年离开的地方,这本该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但不幸的是,随后他就被查出了身患胰腺癌。
疾病并没有就此击倒张斌医生,他求生的欲望很强烈,虽然被查出胰腺癌时已经发生了肝转移,他还是坚持做了手术,从手术医院出院后,一直到他去世,他都住在洛阳第一人民医院,孙宏涛到这个医院做手术时,他有时还上台协助。
“他热爱生活,一直都很乐观,完全没有因得了绝症而颓废。”张斌对待身患绝症的达观态度,让孙宏涛很钦佩。“他的女儿在外地读书,周末的时候他和妻子会去看电影、游玩,所以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突然,没有想到会这么快。”
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张斌医生所患的病与他十几年来漂泊的生活有关,但孙宏涛表示,外科医生本来就很难饮食规律,而张斌又长期一个人在外地生活,这肯定会有损于他的健康。“他这十几年来在基层医院心外科领域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在某种意义上也很伟大。”
版权申明 |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投稿邮箱 |
yxjtougao@126.com
商务合作 |
021-58545118
- 肿瘤医生坦言:要想癌症痊愈,就得熬过3道“生死坎”
- 27岁女生胃癌离世,肠胃科医生:这种菜,一口都别碰,容易致癌!
- 医生说,这几种人千万不能吃冬瓜,每吃一口就会找病!
- 医生:脖子上出现3个症状,癌症可能已临近
- 20岁女孩腹痛离世,查出原因后,医生解释:跟她经期做一件事有关
- 机器人医生“沃森”开出首份“处方”
- 常吃火龙果,排毒抗衰老?医生却警告:这3类人最好一口都别碰
- 全国超声科医生缺口至少15万 亟需培养应用型人才
- 有些病一眼就能看出来,为什么医生还要开那么多检查?
- 16岁少女从没来过“大姨妈”,当她脱掉裤子,男医生当场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