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如果将工业革命时期产业进步比作为蒸汽火车的奔驰,那么数字化时代产业的跃升则像一架直冲云霄的火箭。去年CMEF大会上,GE全球高级副总裁、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在接受财新健康点专访时,还在阐释GE数字医疗实现中国本土化落地的3大战略,而到今年,GE的数字医疗3大战略已经在中国得到落实,并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第78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下称CMEF)开幕首日上午,GE中国总裁段小缨再度接受健康点专访,时隔一年时间,GE在数字医疗战略层面仍然重视资产运营管理、患者临床诊断、医院能力建设三个核心产出在数字化医疗中的创新,但已经逐步从理念层面落实到产品,形成“资产云管家”、“云心电”以及“云影像”三大数字医疗产品线,而GE在数字医疗领域的重点也不再局限于“战略”而是延伸到了“战术”层面。



“战术”问题意味需要更加务实的思考。GE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进入到中国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本土化,这个问题在中美之间出现“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之下,显得尤为关键。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段小缨讲到:“中国医疗市场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医疗市场超过美国很可能只是时间问题。”中国毫无疑问是全球医疗业者的“兵家必争之地”,GE在中国的营收和订单占比达到了15%。过去4年间,GE在中国的订单量更是翻了一倍。



GE作为跨国公司,在形势下如何定位中国医疗市场?如何切入中国市场?这两方面对于GE实现数字医疗本土化至关重要。



GE同时是一家有130多年历史的老牌工业公司,“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时新的技术GE如何能够Hold住并挪为己用,同时在数字化领域百舸争流的局面下脱颖而出?对这些问题回答背后折射出的是GE医疗迈向数字化的转型逻辑和竞争逻辑。



与此同时,GE也是一家非数字化技术出身的企业。GE在数字医疗领域挑选怎样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建立怎样的数字医疗生态圈?如何实现合作的正向协同?这些方面直接决定了GE切入到数字医疗领域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这一系列“战略”及“战术”问题在专访中都得到了清晰解读。



 

落实“蓝海战略”,本土化重在差异定位

 

“中国医疗市场与国外非常不同,中国不同细分医疗市场的客户需求存在非常大的差异。我们在几年前便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推出了‘蓝海战略’。” 段小缨说。

 

所谓“蓝海战略”,核心在于关注中国医疗领域客户的差异化需求,该战略由段小缨提出,已经推行几年时间,该战略成功帮助GE拓展了此前较少被关注的中国基层医疗及民营医疗市场。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段小缨讲到,中国的医疗市场非常特别,大型三甲医院,不管是产品、临床、科研等的需求都跟国外大型高端医院别无二致,这意味着GE在国外已经成熟实施的方案可以直接在中国挪用。而中国的基层医院,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等,他们所需要产品可能只针对临床,并没有科研、教学方面的需求。对于民营医院来讲,更多需要的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需要迅速聚焦其目标市场。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GE落地中国市场的思路便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这种差异化思路也在GE数字医疗落地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使用。以“资产云管家”为例,GE医疗大中华区客户服务事业部总经理于婧讲到,目前使用资产云管家的100多家医院中有大三甲医院,也有二级医院、基层医院及民营医院,这些医院的需求上存在差异,大型医院的核心诉求是将信息进行整合,提高临床资产绩效分析运营效率,二级医院及基层医院与之不同,他们原来依赖于纸制或者是人工手段管理设备资产,使用资产云管家的核心诉求则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帮助整体资产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管理水平。而资产云管家则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



“资产云管家”能够在短短9个月时间内在100多家医院落地推广,差异化策略也在其中功不可没。

 

除此之外,GE还相当重视对于中国本土数字化研发能力的培养,以实现产品的本土化落地。值得注意的是,GE在2018春季CMEF 上集中展示16款智慧医疗创新成果中,有8款由中国团队牵头并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实现的。而段小缨表示,过去七年的CMEF上,GE共有数十款产品由中国团队引领,其中70%的产品都是投放到基层医疗,这样的策略安排核心目的也是更好适应中国市场。

推动数字医疗“生态圈创新”

 



“数字化创新对于GE中国而言是核心的战略之一,除去技术层面的问题需要突破以外,GE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能够组织推动创新。GE已经意识到要实现数字医疗创新目标,不能单打独斗,需要寻找合作伙伴。”段小缨讲到。



GE作为一家历史长达130多年的老牌工业企业,在前数字化时代,多通过自主研发硬件的方式推动创新。段小缨提到,GE的X光机、飞机引擎都是由GE工程师自主研发,实现的是内生式的创新,但是进入到数字医疗领域,这种方式不再可行。数字医疗涉及的范围很广,以病人为线索包含筛查、诊断、治疗、制药、监测甚至于后续的健康服务,叠加底层的技术,是非常复杂的产业链,GE没有办法做完成全部的工作,需要和伙伴分工协作,推动数字医疗的“生态圈创新”。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事实上,GE在数字医疗领域也确实在广结善缘。2017年11月27日,GE医疗和AI技术公司英伟达(NVIDIA)公布合作协议,将加强两家公司的10年合作伙伴关系,GE医疗将采用英伟达的人工智能芯片,加速医疗数据的处理;2017年12月7日,3D 打印公司Stratasys与GE医疗中国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销售、市场、服务、3D打印中心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2018年1月17日,GE医疗与香雪制药达成战略合作修养共同推动免疫治疗药物产业化。



那么GE在数字医疗领域挑选怎样的合作伙伴?段小缨提到了两点标准:首先GE医疗希望找到能够优势互补的合作方,GE医疗提供给客户的整体的解决方案,需要生态圈内的合作方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实现正向协同;其次,GE医疗希望找到本土化的合作方,特别是在大数据落地等的领域,比如GE医疗和中国电信在数据库、云等方面达成了战略合作。

物联网靠工业领域“软实力”取胜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日臻成熟,无论是传统设备厂商还是互联网公司甚至于算法技术公司都在尝试切入到数字医疗领域,整个数字医疗领域几乎形成了“百舸争流”的竞争局面。GE布局数字医疗,凭借什么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段小缨认为,尽管数字医疗领域“熙熙攘攘”,但GE仍然存在独有的竞争优势。



她讲到,工业数字化或者是供应链物联网与消费领域的数字化存在明显差别,消费领域更多解决的是纯粹技术手段实现,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算法,这些算法在多个行业都能够运用,是技术公司可以施展身手的领域。



而工业数字化则不同,她讲到,工业领域当中,数据标准不同,自动化甚至本身大数据能力不一样,还有很重要是工业数据采集体量远大于消费者数据,要想将这些数据转化为对于生产能够产生帮助的知识,需要的不仅是算法技术,还需要有对工业领域很深的理解,GE在中国围绕医院资产运营管理、聚焦疾病精准诊断有40多年运营经验,其中的知识积累是一般的互联网公司无可比拟的,GE的竞争优势在于比一般企业更懂医疗工业。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除去互联网公司,数量众多的器械设备厂商也在布局数字医疗领域。相对于同行业类似的企业,段小缨认为,GE的核心优势则体现在拥有完整的产品线及本土数字化能力。



具体而言,GE涉足云影像、临床、监护、超声、麻醉,生命科学等多领域,有着全球最完整的医疗产品线,这意味着GE在医疗工业领域拥有同类企业难以比拟的“广度”,能够打通全产业链的数据流;其次,GE虽然将全球数字化创新中心布局在硅谷,但也相当重视数字能力的本土化,上海的数字创新工作坊是全球除硅谷以外落地的第二个数字创新中心,这意味着GE能够为中国医疗领域客户提供全球先进技术外,也能根据中国客户需求进行量身定制。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总结来说,GE在数字医疗领域的定位不再只是硬件设备的生产商,而是一个在医疗工业领域具备软实力的创新者,GE希望在数字医疗领域通过对医疗工业领域的深度理解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首发于

财新健康点 caixin-life

投稿方式:

healthpoint@caixin.com

郭仁辉|责编



看点 | GE中国总裁:“医疗数字化”家家布局,我们靠工业领域的

我们坚持并尊重原创版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授权请联络健康点管理员

Jack;

工作微信号:

 Jackzhao360



商务合作:

北京 Fiona  18612891987

上海 Kevin 1862184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