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动牵手科技 构建教育新形态
你要看的是不是《人文主动牵手科技 构建教育新形态》?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
正文开始:
上周末,一场非典型的学术论坛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计算机、文学、人工智能、语言学等不同学科专家聚在一起,共同讨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与伦理命题。
论坛的发起人是南方科技大学人文中心主任陈跃红。2年多来,陈跃红和他的同事们在理工科高校南科大,迅速办起了覆盖全校100多门的人文、社科和艺术教育课程。他们还主动推动人文与科技的碰撞融合,办起多个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搭建语言数据库,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文理科的专家学者加入。南科大正在摸索一条人文教育的新道路。
“特色的人文研究,具体说就是推动人文与高科技和世界前沿学术相结合。”陈跃红说,首先,南科大以经典阐释、科幻文学、创意写作、艺术设计等作为切入点,成功激发起理工科师生的参与热情。2017年底启动开展广东高水平理工大学项目——基于世界科幻革新背景下的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和产业化研究。
同时启动的还有科技汉语和语言系统应用的研究。还率先组织团队开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文化研究,并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经验,尝试搭建高科技的空间与媒体实验室。
“之所以要做这些,是因为一流理工科大学必须要有一流的人文教育。”陈跃红说。现在不少学校开展人文通识课,认为理工科学生只需接受些文科的熏陶就是所谓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是理工科的附属,不是打点营养针,上点营养课。通识教育本质是需要文理科双向的打通。”
目前,一些理工科大学兴办文科,直接复制综合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哲学系等传统院系的学科架构,自己招收文科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对此,陈跃红表示:“理工科大学仿照综合大学办自己的文科本科专业教育,重心向内,就难以满足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的需求,而这样办起来的文科专业教育,也较难去与有深厚积淀的综合大学文科院系竞争。”
“尤其应该意识到,我们今天已经走到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教育语境中,人文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一般的人文熏陶和素质通识。一个理工科学生要成为引领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要了解什么是人类精神最深层的需求,要有人文精神的创造性灵魂,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明白进行创新和一切创造性劳动的意义所在。”陈跃红说,同时,传统人文学科的学者们也必须考虑,如何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同时,让人文拥抱科技、拥抱社会,用更接地气的方式,为这个时代作出更大的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姚瑶
- 朋友不多,却很少主动交友的3个星座
- 这几个星座,再喜欢你,也不会主动表白
- 日本屡次侵犯中国,为何中国从不主动进攻?刘伯温一语道出原由
- 振奋人心!中国主动出击,挣脱澳大利亚的束缚,人民币时代来临!
- 女大学生与男友见面,主动要求拍视频,男子:不知廉耻还要怪我?
- 萨达姆究竟如何被美军抓捕的?美称:主动投降!女儿含泪说出真相
- 招商再度挥师汉南 牵手碧桂园合作开发占股20.1%
- 张靓颖牵手小鲜肉:冯珂,不爱我就拉到
- 多益网络发力成都 牵手中国移动咪咕音乐玩转泛娱乐
- 日本当年为何会主动选择刺破房地产泡沫?我国地产又将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