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的高考故事,你想听吗?

《00后的高考故事,你想听吗?》是由傻大方资讯为您编辑整理的,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正文开始:





天津北方网讯:2018年的高考在6月7日至8日如约举行。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被大家亲昵的称为“千禧宝宝”。18年前,正值跨入新世纪,不少夫妇选择在这一年生下具有纪念意义的宝宝,而18年后,这些宝宝却成了高考人数再创新高的直接力量。他们是“00后”第一批参加高考的人,正如18年前受到关注一样,今天他们依然是焦点。





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整整41年的时间,高考已经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了今天一个相对普适的教育阶段,一组关于高考升学率的数字帮我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高考的变化: 1977年5%, 1987年27%,1997年36%,2007年56%,2017年81.01%。那么如今,高考对于这些孩子意味着什么,或许我们能从这些“00后”以及他们家长的口中窥探一二。





刘天泽是天津的一名中职考生。今年在57中参加高考。和其他考生不同,三年前,刘天泽中考,虽然成绩足够上高中,但是她主动选择去职专学习。因为从小喜欢画画,对历史有非常感兴趣,所以她的目标是将来要做文物修复师。





“文物修复师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比较陌生,身边从事这一职业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殊不知,它却是目前极为稀缺的专业。除了陶瓷、纸质、金属、纺织、竹木漆器等大量的馆藏文物需要专业的文物修复师,那些不可移动的壁画、彩塑、石窟寺、古建筑等文物同样需要大量的文物修复师。此外民间艺术品修复也需要大量人才,市场很庞大。现在无法统计到底缺多少人,但一直供不应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教育培训学院副主任张晓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而刘天泽正是在父母的帮助下了解到这一情况,恰巧美术和历史又是自己的最爱,所以做这一决定也就不难理解了。





刘天泽的父亲对孩子的选择是支持的。女儿虽然年纪小,但是对自己的未来却很明确,她不想稀里糊涂的考上大学,等快毕业的时候再去找工作。“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具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工匠精神一直是女儿所向往的,我们也会继续支持她走下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8年的天津春季高考中,刘天泽已被天津一所院校的文物修复系录取了,并且是入学成绩第一名。但是她并没有就此止步,她还想一搏,在今年的全国高考中考取自己理想的学校。对于高考,刘天泽觉得并不期待高考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如今的“00后”,早已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升学套路:能考到哪个学校就上哪个学校,分数够哪个专业就上哪个专业,他们更多的是早早有了自己的职业打算,高考只是助他们实现目标的一次机会。





和刘天泽不同,吕一算是潜在的“留学派”,他喜欢学习,而且他也坚信自己以后至少要读个硕士,也许博士,而且要国外最好的那种。吕一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的人总会受到青睐。以前上大学的人被认为是优秀的人,而现在,本科生比比皆是,早已不是高考改变命运的时代,唯有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才能始终位列优秀行列,才能继续成为当年的那个“大学生。”





吕一的妈妈是90年代的大学生,她说那个时候只知道自己要考大学,上大学会改变命运,但具体大学之后做什么工作,当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意识。但是到儿子这一代,因为信息已经很发达,孩子对现在的就业形式也是有了解的,所以他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是有相对明确的方向和目标的。





李梦婷也是今年参加高考的“00后”,她的愿望是做一名警察。因为父亲是一名警察,她从小从父亲身上看到了很多闪光的东西,她觉得成为向父亲那样的人是对社会有价值的。李梦婷的理想似乎让我们看到了“00后”的另一面,她们的价值观并没有被扭曲,真善美在她们心中仍然占有很重的分量。





“以前有人说过我的理想有点老土,这年头,还有把当警察当作目标的吗?但是我并不那样认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正能量,而我愿意去做父亲那样的人,用自己的行动传播正能量”,李梦婷说:“虽然高考尚未结束,但是她的志愿一定会优先选择公安类的大学,她说,“希望高考能帮我圆梦。 ”





2001年,“80后”最早出现在网络论坛中,一时间80后的标签到处都是。而今“00后”,我们还来不及为他们寻找标签他们就已经开始陆续步入成年,今年更是成为高考的主力军。1977年的高考对于他们很遥远,1997年的高考他们也很难理解,但是唯有从2018年开始,高考是属于他们的,他们也会用自己的方式继续书写着有自己时代特色的高考故事。(津云新闻记者柴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