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回答1964:为何它成了中国互联网最关键的一年?
新媒体管家
中国互联网在经历了20年的发展之后,先行者有的已经作古,后来者有的已经长大,格局日渐成型。
简单的看,中国互联网的格局教派清晰,界限分明。
前几日,就在大家被阿里年会刷屏之后,两天后便是马云53岁的生日。
也正是这位53岁的马老师,用不到20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相当于2016年阿根廷GDP的经济体。
马老师生于1964年,1999年正好35岁;与他同年的还有李国庆,而且当当网也是1999年正式上线的;比马云和李国庆大两岁的老榕(王峻涛)在这一年开始担任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这家公司就是后来无人不知的8848。
中国电商史上三家最有名的公司,都诞生在同一年,且都出60后大叔之手,巧合吗?
1999年,中国的70后、80后在干什么呢?
5月份,美帝轰炸我前南大使馆,70后、80后在街上忙着愤怒;7月份,女足世界杯决赛前夜,长者打电话勉励中国女足,转天铿锵玫瑰惜败美国女足,70后、80后球迷又伤心了一次;12月份,澳门回归祖国,70后、80后终于在街上高兴了一回……
当60后成为中国第一批互联网创业者的时候,70后、80后成了愤青,并且是成就60后创业者的第一批"种子用户"。他们在2003年,成了中国电商大佬的最早收割对象。
1
2003年对于中国电商江湖有多重要?
在那一年,1964年出生马云推出C2C的淘宝;C2C鼻祖、美国eBay完成对中国版eBay易趣的全资控股;1974年出生的刘强东开始在非典期间筹划京东商城并于转年初上线;B2C鼻祖、美国亚马逊先后洽谈雷军的卓越网和李国庆的当当网,并于转年收购前者……
还是在那一年。
生于70末、80初的大学生在这一年开始毕业赚钱了,尽管要赚钱买房、养家糊口,但电商的出现让他们有限的购买力找到了一个无限的欲望黑洞。
就这样,像被割韭菜一样,一直被割了10年。到2013年淘宝封杀主要以80后构成的淘宝客,这个群体似乎让人看到了绝望。前些年不断有媒体发声:80后创业者还有机会吗?
毫不扩张地说,今天中国电商的基本格局,就是2003年决定的,但是谁又决定了2003年呢?
答案是1964到1974年出生的黄金一代。
这十年不仅催生了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大佬,这一代人的下一代即90后,也撑起了中国互联网的今天。
爸爸们负责赚钱,孩子们负责花钱,一头一尾,中国互联网的两极实现了闭环。
那么,为什么要从1964年说起呢?
因为从1963年开始,中国迎来了一个人口出生高峰。在此之前的1959到1961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每年新增人口是呈阶梯式下降的,1962年开始恢复,直至1964年步入快速、稳定增长的轨道。
说马云爸爸和李国庆大叔是中国婴儿潮的一代,并不为过。
最近几年一直有个误区,认为建国以来人口增长最多的十年是八十年代,最少的是九十年代,其实都错了。
从1980到1989年,中国累计新增人口为2亿2千万,而从1990到1999年,累计新增人口约为2亿1千万,这十年只比上个十年少了1千万人口。
出生最少的是2000到2009年,累计新增人口只有1亿6千万。
从1964到1974年一共增加了多少人口呢?
2亿8千万。如果把这十年新增的2.8亿人口看成分母,分子都有谁呢?
马云(1964年)、李国庆(1964年)、张朝阳(1964年)、沈南鹏(1967年)、李彦宏(1968年)、梁建章(1969年)、雷军(1969年)、周鸿祎(1970年)、马化腾(1971年)、丁磊(1971年)、陈天桥(1973年)、刘强东(1974年)……
显然,这些创办过百亿甚至千亿市值公司的互联网大佬,都是出生在1964至1974年之间。
换句话说,最近20年中国财富新贵主要来自这个时间段出生的一代人。
可以说,这一代人赶上了中国互联网最早、最大的红利期,直到今天,他们既是财富的拥有者,也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建国以来,最能赚钱的一代人生了最能花钱的一代人,这就是60后与90后的关系。
2
90后一出生就是时代的宠儿:上中学时成为PC互联网的原住民,上大学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中国每一次技术大变革的终端赢家,其实都是他们。
不愁吃、不愁穿、不愁花,唯一愁的是有没有更好玩的东西。这时你跟他们讲物美价廉是没用的,他们想要的是专属、是趣味、是情感依赖,而这些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
金字塔的需求,90后出生就在半山腰。
有人说80后才能花钱,因为这些年中国的房价基本都是70后、80后推起来的,因为他们是需求主体。但根本不同在于,90后是消费过去(父辈的积累),70后、80后不仅在消费过去,更是在透支未来。
70末、80初这一代应该是中国最苦逼的一代:上大学赶上了自费,找工作时国家已经取消分配,结婚时房价涨起来了,创业时巨头林立……
总之一句话,时代的红利与这一代人无关。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一代人苦逼,其实是承袭了他们父辈的遭遇。
从2003年到2013年,70末、80初一代用十年时间成就了马爸爸们的黄金一代。
2014年,京东上市了,阿里上市了,中国两大电商平台看似江山永固了。但新的变量又出现了。
3
如果说2014年属于巨头、属于平台,2013年就属于垂直电商领域的新兵蛋子:当平台电商、垂直电商在2014年忙着划分势力范围的时候,从2013年开始,一批新的垂直电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当年年底,80后肖文杰在深圳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商,后面推出的分期乐商城,迅速席卷中国的年轻人市场;同年,同为80后的吴文超在上海创立小红书,打响了跨境电商风口之上的第一枪;在随后的2014年以及2015年,一大批新型垂直电商风起云涌:年糕妈妈、每日优鲜、考拉海购、拼多多……
为什么新型电商从2013年开始?答案是人口红利。
流量就是用户,用户就是流量。2013年的流量红利在哪里?可能还有人记得,“90后创业者”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正是在这一年登上历史舞台的。
其实,比90后创业者更具社会意义的新群体,是90后大学毕业生。
这一年,中国1990年出生的大学生,正式离开大学、进入社会,换句话说,多年来被媒体讨论来、讨论去的90后开始大规模步入职场,开始赚钱了。
同样,还有更多的90后已经把手机作为自己学生时代与这个社会的最大接口:移动流量的核心人群形成了。
不管是刚刚毕业的,还是尚未毕业的,90后们开始找到了一种新的电商消费方式:用碎片化的积蓄购买高客单价的商品。
他们拿出可以透支的勇气跟80后告别:益达是你们的、淘宝也是你们的……谁也没想到,垂直电商和消费升级相互融合的第一个引爆点,竟是以这种方式席卷中国90后。
2013年底成立的小红书不是靠物美价廉起家的垂直电商,甚至不是靠卖货起家的。小红书的切入点是内容,内容起来之后又做社区,社区起来之后把电商打通,最终实现交易的闭环。
所以,你很难定义小红书是内容电商、还是跨境电商、抑或垂直电商。它都是,也都不是。但它抓住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心。
2014年12月,80后联想高管徐正和同事曾斌开始在微信群卖水果,他们最初的用户群就是刚刚结婚的少妇,以及未婚小妹妹。
80后特别是90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用户群。
与小红书一样,他们后面也拿到了腾讯的投资,这就是生鲜电商领域的当红炸子鸡——每日优鲜。
新一代消费者最缺的是什么?一是时间,二是更好的选择。每日优鲜给出的答案是:又快又好。
2015年,黄金一代的丁磊也坐不住了。
他授权给70末的女高管,随即网易推出了考拉海购,又在2016年推出了网易严选。
其中考拉海购赶上了跨境电商的大风口,当潮水退去,一大批跨境电商被拍在沙滩上的时候,考拉海购依然是网易电商业务的核心。
而根据2017年第二季度财报,电商业务是网易所有业务中涨势最快的,增速将近70%。70后老炮也盯上了90后新生。
最近电商圈有一种说法,直接把考拉海购、小红书、分期乐和每日优鲜称之为垂直电商领域的「KXFM(开心FM) 」。
几家公司的共同点是:
第一,成立的背景赶上了新一代消费者的入场,即90后消费者强势崛起;
第二,都有模式创新,不是单纯地低价卖货,很像当初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路子;
第三,强调用更少的钱享受更好的商品和服务,符合新一代消费群体的诉求。
以「KXFM」为例,四家垂直电商的创始人或业务负责人,不是生于70末就是生于80初,他们本身是「黄金一代」的用户、消费者,而现在又瞄准了「黄金一代」的孩子们——90后。其实这正是移动互联网以来的最大趋势。
生于1979年的王兴、生于1983年的张一鸣和程维、生于1985年的张旭豪,都曾是「黄金一代」手下的韭菜;现在他们不断把「黄金一代」的孩子们(90后)变成自己的核心用户群,同时又在「黄金一代」的阴影下寻求突围。
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
- 台湾为何疯狂抢购卫生纸?要不淘宝京东了解一下?
- 在,百度就知道,提出的问题,得到的回答,哭笑不得,
- 宇宙膨胀的速度已超光速很多倍,为何科学界还是认为光速最快?
- 南宋为何要偏安于江南,而不去北伐收复中原呢?原来是这些原因
- 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以色列为何频繁的攻击叙利亚
- 微信上,女人要跟你说“我想要睡觉了”该怎么回答她?
- 日本投资者为何纷纷抛售美债?外媒:可能在做空
- 人民币中的这张大团结收藏价值究竟如何?为何频频有人追捧?!
- 两宋名将如云,为何他被公认为宋朝第一良将?
- 网络盒子为何还未完全取代有线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