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轰动全国的乐清"八大王",现在都怎么样了?(15)

我在柳市镇嘈杂混乱的街巷里七转八转,找到了那个当年在柳市第一个买摩托车、第一个装电话的“严重经济犯罪分子”刘大源。当时他正在收拾货物,一身工作服,看上去就是一个店伙计的样子。听我谈起王均瑶去世的消息,他感喟一番,然后说:“我很幸运。”

1984 年,上面的政策再度趋向市场化,“八大王”平反。但就在他们惊魂未定或者云里雾里的时候,很多柳市企业后来居上,比如正泰和德力西,不但赚了个盆满钵满,而且很快就取代“八大王”成为温州模式的代言人。——南存辉是 1984 年才开始办厂的,他曾经说过,“八大王”不平反,他是不敢办的。

温州的民营老板,过去好就好在没文化。后来,对于温州老板来说,产生奇迹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以南存辉为代表的温州企业家证实了当地一个的说法——脑袋装得多,口袋装得多。这个朴素的说法,远比两分法的所有制理论和家族企业治理理论更能准确解释温州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