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轰动全国的乐清"八大王",现在都怎么样了?( 九 )
叶建华初中毕业,兄妹四个,其他三个人下乡,就他一人留城,但没有工作。他在十六七岁的时候学会了照相,学会了用最原始的方法冲洗照片。他想靠这个手艺赚钱。
但是根本没钱买照相机。他就请了一位在柳市前街很有名气的木工师傅,仿制出一部木头做的三脚架照相机。照相机所需的配件,一部分是从一台报废的进口金属照相机拆下来的,一部分是自己加工的。用了五个月,一台中外结合的照相机终于装配成功,配上从上海旧货商店用 7 块钱买来的一个旧镜头,叶建华的“饭碗”就这样诞生了。
“饭碗”有了,但到哪里去要饭呢?当时根本不允许个体经营谋生,照相又是特种行业,老百姓更是不能开照相馆的。叶建华只能选择到偏僻的永嘉楠溪江山区深处“打游击”。由于没有暗房,他白天替人拍照,等晚上天色暗下来后,就在村民家的煤油灯下冲洗黑白照片。村里的男女老少都来观看,当显影液里慢慢出现他们的影像时,乡亲们都很惊奇、快乐。照一次相,一张底片洗三张相片,共四毛五分钱,叶建华能赚到两毛左右。那个时候,他是群山中真正的人民照相馆。
- 栗战书出席第二十四次全国地方立法工作座谈会
- 司法部:全国司法所基本实现对乡镇、街道覆盖
- 第三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广东省决赛举行
- 【津云微视·现场】您的大米好在哪? 全国大米展销会走马观花
- 辽大声乐教授马俊萍出版 全国首张“传统文化”专辑
- 全国水源地专项督查:部分水源地环境整治工作滞后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令教育界人士备受鼓
- 【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看河北】“延怀河谷”葡萄熟了
- 【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看河北】向世界讲好崇礼故事
- 【全国省级党报社长总编看河北】嘉宾点赞怀来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