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解析经济半年报:去杠杆,快慢松紧找平衡( 七 )
社会融资规模为何下降?温彬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表外融资较前几年有了较大回落,这也与加强监管引起信用环境的紧缩有关,表外的这些融资需求,短期内表内信贷又难以承接,资本市场也难以消化,进而导致部分企业资金链收紧,以及一些信用债发行困难,因此出现信用偏紧的状况。
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950亿元,同比多减1113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192亿元,同比多减242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同比多减707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237亿元,同比少384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175亿元,同比少361亿元。
明明分析,7月资管新规细则落地,整体来看,金融监管节奏虽有所放缓,但大方向未发生改变。信托贷款、委托贷款项目仍保持下降趋势,但环比降幅有所收窄。在政策引导下,信用债市场信心有所恢复,债券融资将保持增长,股权融资继续保持低位。
- 人民日报:完善网络安全军民融合新格局
- 人民日报评论员: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
- “跟着人民日报领悟新思想”之二:习近平情系绿水青山
- "跟着人民日报领悟新思想"之一:总书记种下"信心
-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论学习贯彻
- 快递员被曝强暴客户 人民日报:快递公司应守土尽责而非失语
- 中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论坛举办 解读中国经济发展密码
- 中国—缅甸经济走廊论坛在南宁召开
- “一人食”餐厅、单身家具......单身经济成为新兴产业链
- 习近平结束出席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