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两年前,在2015年的春节,45万中国人在日本消费了近60亿元人民币,人均1万3。而且很多人买的东西只是一个马桶盖,当时日本商场的马桶盖几乎全部被国内买家扫空。

单价2000元人民币以上的产品根本不问价格,甚至有一家三口买了5个马桶盖,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没想到两年后,欧美这些发达国家的人也开始抢购中国制造的马桶盖了。

这就是被老外疯狂抢购的中国马桶盖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在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网站上,中国造的马桶盖售价35到70美元之间(约230~460元人民币),月销上万套。2003年,该马桶盖就卖到了意大利,后来市场又扩展到德、美、英、法等国。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网友:厉害了我的马桶盖!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为什么我们的马桶盖那么受欢迎?主要因为这三大“法宝”:

1、有超过5000种的个性图案设计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2、都是由竹子或稻草秸秆制成

竹子经过切片、打磨、粘贴、成形,就成了马桶盖的竹原料板。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下面这个是稻草秸秆,中国的专家们还提出:可以用生物胶水充当粘合剂,这就让产品更环保。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3、马桶盖的吸附式子母设计,凭借这个款式设计曾经登上美国NBC《今日秀》节目。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这种马桶盖可以供成人和儿童共同使用,它变了以往成人使用的大圈和儿童使用的小圈需要锁扣固定的方式,改用磁铁将小圈吸附住,操作更方便。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不仅如此,它还有缓慢地关上的设计、方便拆卸的设计等。

最新智能坐便器标准比日本更严格

随着我国最新的团体标准CBMF 15-2016 《智能坐便器》实施,其某些项目的标准要求已超过了日本。

比如安全性、舒适性的指标,我们处于世界“领跑者”地位;在阻燃性能、机械强度、防虹吸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更是我国首创!

去日本“淘”马桶盖的历史,该翻篇了。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这就是令人骄傲的“中国制造”

>>>>

中国纸尿裤“吊打”外国货

不少孕妈都会在孕期的时候就开始到处收集购买各大进口品牌纸尿裤。事实上,目前世界范围内,中国是纸尿裤行业技术最为领先的国家,多数国产纸尿裤的质量都优于进口纸尿裤。

央视曾做过调查,让10位妈妈戴上眼罩,单纯用手来抚摸这些纸尿裤,分别挑选出3款自己最满意的产品。其中外国产品12片,中国产品却达到了18片!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

全世界都在用中国手机

在日本,这个对本国品牌热爱到迷信的国度,在2016年的1-11月期间,华为的市场占有率不断逆势扩大冲至第4,华为P9更成为日本最受欢迎的安卓机型。

目前华为在全球有33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15%,另有18个国家市场份额超过20%,其中接近半数为欧洲国家。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2016年第四季度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中,中国手机厂商占据四席,分别是小米、联想、OPPO、vivo。

非洲卖的最火的中国手机是什么?很多国人都没听过这个牌子:传音。但其手机在非洲的份额达到了40%——非洲有54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1亿人口,40%的占有率是非常可怕的数字。

近两年,智能产品、汽车配件、运动户外、美容健康是海外销售占比增长最为亮眼的品类。2017年1月至4月,消费额同比去年增速最快的13个国家中,有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额同比平均增速超过10倍。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你还在抢马桶盖、背电放锅、扫化妆品吗?

科普中国福利不停,1G流量等你来拿!

长假期间,科普中国连续八天福利大放送。点击科普中国微信下方的“精彩互动”--“国庆科学大赢家”,参与答题,就有机会赢得1G流量!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来源:21早新闻(ID:News-21)、动静贵州(ID:dongjingguizhou)、央视财经(ID:cctvyscj)

支持我们请评论点赞???

科普一下!为什么现在外国人都在抢中国马桶盖?

公众号ID:Science_China

公众科普 科学传播

中国科协官方微信 国家科普平台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