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得诺奖极快,但是没有快过两个中国人
作者:施郁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去年2月16日,LIGO宣布探测到了引力波,并发表论文。今年10月,对此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瑞希(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历时20个月。
2017年诺贝尔奖物理学奖颁给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三位主要成员:雷纳·韦斯(Rainer Weiss), 巴里·巴瑞希(Barry Barish), 吉普·索恩(Kip Thorne) ,以表彰他们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图片来源:The Nobel Foundation
这已经是韦斯、巴瑞希和索恩可能获奖的最快速度了——因为LIGO宣布探测到引力波时,已经过了当年的诺奖提名截止期,不可能在当年得奖。
不过,还有两位中国人,比他们更快!
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论文发表于前一年的10月1日。从发表到获奖,历时12个月。这是整个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快的,不仅仅是物理学奖。这两位先生得奖时都是中国公民。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家授予杨振宁和李政道,以表彰他们对宇称不守恒定律敏锐地研究。宇称不守恒定律促进了与基本粒子相关的许多重大发现。图片来源:The Nobel Foundation
还有一个极快的。卡罗?鲁比亚和西蒙?范德米尔获得1984年诺贝尔奖。他们的合作组发现W粒子和Z粒子的文章分别发表于前一年的2月和7月7日。按后一个算,历时15个月。
198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卡罗·鲁比亚(Carlo Rubbia)和西蒙·范德梅尔(Simon van der Meer),以表彰他们对成功发现弱相互作用传递者——场粒子W和Z的大型项目做出的决定性贡献。图片来源:The Nobel Foundation
有一次我做个演讲,杨振宁先生和鲁比亚先生前排就坐。我提到,杨振宁和李政道的诺贝尔奖是整个诺贝尔奖历史上最快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完,突然想到鲁比亚和范德米尔的得奖也是在发表后一年。虽然原来作过考证,但还是有点小紧张。事后立即核实无误,终于放心。
另外,贝德诺兹(J. Georg Bednorz)和穆勒(K. Alex MüllerBed)发现高温超导的论文1986年6月发表,获198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历时16个月。
据我考证,有史以来,只有这四个获奖工作在发表后的下一年度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这是最快的可能。因为提名截至日期的存在,它们不可能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奖。
获奖速度仅接着他们的是另一位华人,丁肇中,以及共同得奖的伯顿?里克特。他们于1974年11月得知对方发现了自己刚发现的新粒子。他们的论文背靠背发表于1974年12月12日。他们分享了1976年的诺贝尔奖,历时22个月。他们论文发表时间太接近第一个提名机会的截止日期了,所以获得的是第二个提名机会的诺贝尔奖。
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伯顿·里克特(Burton Richter)和丁肇中,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新的重基本粒子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图片来源:The Nobel Foundation
顺便提一下,丁肇中先生是第一个在诺贝尔宴会上用中文演讲的获奖者。去年在复旦大学,丁先生首先用中文介绍了首届复旦-中植奖获奖者。今年12月,他可能又要用中文首先介绍第二届复旦-中植奖获奖者,也就是今年这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冯·克里津(Klausvon Klitzing)也将出席。
总之,据我考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速度最快的前五名是,杨振宁-李政道(12个月)、鲁比亚-范德米尔(15个月)、贝德诺兹-穆勒(16个月)、韦斯-巴里什-索恩(20个月)、丁肇中-里克特(22个月)。
当然,科学家首先在乎能不能获诺贝尔奖,获奖速度不是考虑因素,而且一般来说,都是希望尽早发表研究结果。否则,没有竞争对手的LIGO可以在保证能立即被提名诺贝尔奖的前提下,推迟到接近诺贝尔奖提名截止期发表论文。
两个中国人创造的纪录太难被打破了。
作者名片
题图来源:The Nobel Foundation
来源:果壳科学人
编辑:小面包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听说香蕉和枣一起吃会看到人生的走马灯?实验揭秘最最最恶心的吃法配方
2. 看 10 米女子跳台能乐一天:或许这就是物理大佬吧
3. 看了这个就不会得罪女友了
4. 我知道原子很小很小,但是,它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呢?
5. 为什么飞机不会被闪电击落?| No.73
6. 一个病毒的自我修养:为了生存,我也是蛮拼的
7. 放慢看,自然有多神奇
8. 美国陆军发布20项重大科技趋势,将在未来30年改变世界!
9. “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对吗?
10. 物理不是你成为单身狗的借口,量子力学大牛狄拉克帮你重拾信心……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 诺奖得主若以民族排行,犹太人能高出多少?
- 【星视野】直播预告:未来的观测——地面引力波天文学
- 【动态点击】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
- 天文物理学家来职工讲堂“追踪”引力波
- 天猫“懂人店”今天开张,诺奖得主现场点赞
- 多名诺奖获得者在河北建立工作站
- 33岁成为斯坦福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是最接近诺奖的中国留学生
- 中部地区为何对外资这么有吸引力?
- 如果将欧氏几何视作绝对真理,广义相对论将不会出现 | 诺奖得主
- 人类能活120岁吗?诺奖得主解读“第三次药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