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本文大概

1508

读完共需

4

分钟

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自然之子天人合一!

无论是农耕生产,

还是繁衍生息,

都依此有着天然的规律。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1

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季农耕文化

在中国的农耕文化中,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应用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实用率和普及率最高的社会基础知识,在自古至今的生活与耕作的过程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人人皆知。

“立秋之日凉风至”,立秋是凉爽秋季的开始,我国不少地区的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中稻及夏玉米灌浆成熟,需要抓紧时间做好田间管理,及防冰雹、防大风、防暴雨的预警工作,为庄稼成熟及收割做足准备。

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白天黑夜一般长而且不冷不热。而到了秋分,就得注意抢晴收晒,理墒防渍,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进行季节农耕生产。

2

冷暖变化人感知 秋季养生保健秘诀

季节变化,除了指导农耕生产之外,跟人最普遍、最密切的关系就是感知冷暖,从气候的变化感觉到我们生活的一些变化,甚至身体的变化。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学会“拒绝”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秋天气候凉爽,人们的饮食、睡眠、精神都好了起来。此时,“秋乏、秋燥、秋膘”也正向我们走来,如果保养不当,也会增添许多新的烦恼。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拒绝秋乏。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秋季需要进行适量运动,但不要太剧烈,逐渐增大运动量,调整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钾的食物。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拒绝秋燥。秋天干燥的气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令还可出现大便燥结。此外,秋燥还可导致口唇干燥、皮肤干裂以及毛发脱落。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饮食应以滋阴润肺,秋季还应笑口常开,能保养肺气,驱除抑郁、消除疲劳、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拒绝秋膘。到了秋天,天气转凉,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气候,让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学会“养心护心”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进入初秋,不少人的养生重点放在滋阴养肺,但秋季养生可不能忘了养心护心,尤其是老年人需要格外注意!秋天是冷热更迭的季节,也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年秋天都是心梗的发病高峰期。这是因为秋天天气转凉,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心脏血管负担加大,血压升高,心脏负荷由此加重。此外,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使人的情绪易处于波动状态,很容易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秋季养神护心最重要的是注意均衡饮食,情绪有度,早起老人可以可采取搓手心、揉按手指等方式,通过刺激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兴奋,并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起到保健作用。初秋季节温差变化大,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夜间防止受凉;阴天下雨时,尽量少外出;气温过高时,适当开空调降温,注意温度不要过低;在外纳凉时间不要过长。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

猜您喜欢

? 农村煤改后,你家花销多了还是少了?

? “2017寻找中国种植牛人”选拔开始!报名就有机会得“出国游、电动车”!

? 大量病死猪被埋大山!违规企业已被刑拘5人!

? 民工、包装工,这样的操作绝对是民间高手!

双节已至秋来到丨这些宝典,农耕养生都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