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本文《vivo X20 消费者报告》是傻大方资讯网小编整理于开放的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果你打开 iPhone X 和 vivo X20 的网页,你会发现: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全面屏,高清全面屏;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面部识别,面部识别+指纹识别;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1200 万像素,2x1200 万像素。



各位,这是一台在 iPhone X 发布之后,有着类似 iPhone 7 的外观,类似 iOS 10 的系统,和 iPhone X 较劲的手机,甚至连它的产品名字都恰好是 10 的两倍,它叫 vivo X20。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全面屏

手机的正面板几年了都没有换过花样,小米 MIX 的出现,让略显沉闷的 2016 年手机市场开始变的有趣起来。供应链 18:9 的屏幕技术已经成熟,它比曲面屏更便宜,视觉冲击力甚至更强。



对一直想刺激消费升级的厂商们来说,这简直就是最物美价廉的方案了。更让厂家们踏实的是,苹果也干了。这个坑要是不占住的话,那我们这些手机厂商可真的是来做手机,不是来做生意的了。所以,一大批长成这个样子的手机出现了。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不管厂家怎么定义怎么吹,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知道,全面屏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当前的技术条件,决定了我们都在半山坡上,只不过有的是在华山上,有的是在假山上罢了。



为了量化做对比,我们建议以「平均边框」来衡量屏幕的全面程度。四边框面积除以屏幕周长,得出四边框的平均宽度,X20 的平均边框是 5.5 mm。在目前我们测试过的近似于 18:9 的手机中,排在倒数第二。如果 X20 畅玩7X 这个样子的手机,非要说自己是全面屏的话,只能说他们在挑战全面屏的下限。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我们翻遍了所有类型的应用,18:9 相对于 16:9 最大的优势,一是在看 2.35:1 电影的时候,能够以一个更大的面积显示,二是在王者荣耀中,两侧的视野多了一些,这种级别的优势在青铜局没有什么用,但对王者们来说就不一样了。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至于多了 一两行网页文字 半条微博之类的,意义其实并不大。18:9 更多的优势还是视觉上的冲击力。



其实过渡到 18:9 之后,我们很久没提到的屏幕素质这件事,又变的重要起来。MIX2 和畅玩7X 上的 18:9 LCD 屏幕,因为封装难度的增加,屏幕都出现了肉眼可见的亮度不均问题。OLED 不需要背光,在这方面优势明显,但是在显示大面积白色的时候,容易看到红绿色的纹路,感觉眼睛像是花了一样。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X20 的这块 AMOLED 屏幕,没有采用倒装的方式,所以会有一加5 和 R11上面的果冻效应。色彩偏差很大,平均色差 7.13,最大色差 10.06,并且相比一加5 和 Note 8 没有提供色彩模式的选项。vivo 对自己第一块「全面屏」的屏幕并不用心。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因为挑战了全面屏的下限,X20 的顶部的空间足以容纳 听筒 前置摄像头 传感器和柔光灯。更大体积的指纹识别被放到了后面,和所有后置指纹的手机一样,每次你看个微信,都需要把手机拿起来才能解锁。不过为了解决这个这一点,并且跟上 Face ID 的脚步,X20 加入了面部解锁。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面部解锁



vivo 官方宣称自己的面部解锁,最快可以达到 0.1 秒,我们找来了三星 Note8 和小米 Note3 进行对比测试,通过照度计调整不同光线场景,模拟用户实际体验,测试五档照度下平均解锁时间。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vivo 的解锁速度与安卓旗舰 Note 8 相比非常接近,并且略好于同时期发布的小米 Note3。



从实际体验上,X20 的解锁速度感觉要快很多,为了挖掘数据与感受上的不同,我们通过慢镜头发现了 0.1 秒的奥秘。



小米 Note3 和三星 Note 8 的逻辑是:用户按下电源键,点亮屏幕,显示锁屏画面,开始面部识别,解锁完毕,进入桌面。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而 X20 则是:用户按下电源,开始面部识别,解锁完毕,才开始点亮屏幕,并直接进入桌面。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解锁速度本来就是毫秒上的比拼,经过这样一种优化,「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如果按照点亮屏幕进入桌面的时间计算,别说 0.1 秒了,在 vivo 上连等待的画面都看不到。



我们很难评价这种做法到底是聪明还是狡猾,反正我每次给别人展示的时候都能听到惊叹的声音。在这种问题上 vivo 好像特别擅长通过一些小技巧来强化用户的感觉。



不光如此,在全黑的情况下,摄像头无法捕捉到人脸时,三星 Note 8 和 小米 Note 3 需要手动把屏幕亮度调整到 80% 以上,照亮脸庞才能够通过面部解锁。如果在深夜,这种刺瞎双眼的亮度让面部识别几乎不可用。



而 X20 在检测到环境光较差的情况下会亮屏进入面部补光,并且为了不亮瞎眼。这个补光不是一瞬间达到较高的亮度,而是由暗变亮,整个解锁速度也并不慢,用了1秒多一点(1318ms)。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仅从速度和使用场景来说,X20 的面部识别可以相当程度的代替掉指纹,我们接下来看看它安全性。



vivo 在发布会上提到安全性的时候,先用一句「我自己都已经被震惊到了」给铺平垫稳,并且称自己的面部识别「是世界上目前唯二的,基于 3D 景深数据的面部识别」。



目前最普遍的面部识别是小米 Note 3 和三星 Note 8 这种,对平面进行检测,通过对特征点的抽取和对比完成人脸的识别。但是这种方式只是对「平面」的判断,并不包含景深信息,所以可以被照片攻破。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再来就是 iPhone X 上将使用的 Face ID,「刘海」处的点阵处理器向外投射 3 万个红外点光源,再由红外镜头拍摄,分析出景深信息,基于 3D 模型完成对人脸的识别。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vivo 宣称所使用的技术,其实是通过双像素镜头检测深度。通过两个感光像素模拟人的左右眼,来判断不同物体的距离,得到深度信息,其实也就是相位对焦的原理。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这种方式所能得到的深度信息是非常有限的,对于人脸上的五官立体程度来说,简单的一颗前置摄像头是无法识别的,只能得到整个头部和背景这种级别的深度差,告诉系统背景和脸是否是在同一个平面上。



因为有了景深信息,所以像这样一张照片是不会骗过它的。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为了解释这尴尬的情况,我们翻遍了 vivo 官网的产品页的所有内容,发现都没有提到这件事。考虑到本视频的微博转发可能会超过 500,所以我们最后在微博进行了一次检索,确实发现了一条微博。截止到今天,3D 景深面部识别功能还没有被加入,来自 vivo 的产品经理。



因为评测的时间有限,我们无法等待官方加入深度信息的固件发布,但是我们会在官方发布新固件支持后,第一时间跟进这件事情。从目前原理来说,vivo 的技术和苹果的 Face ID 并不一样,更为精准的叫法应该是「人头景深+2D 面部识别」。



另外一个小细节,X20 和 Note 8 在闭眼的时候也能通过面部识别,只有小米 Note3 提示请露出眼睛。能够在多一种的场景下实现解锁,这仿佛是 X20 和 Note 8 的优势,但是从安全性上考虑,还是小米 Note3 做的稍好。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小结:从我们的实验结果来看,X20 当前面部解锁方案与小米 Note3 和三星 Note 8 的差别并不大。但是通过一些小技巧实现了 0.1 秒解锁,这样颇具宣传力的概念。它的确用起来感觉更快,全黑的情况下用起来也比较舒适,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掉指纹。但是在目前照片就能骗过,闭眼也能通过的安全级别下,让这项技术和三星 Note 8、小米 Note 3 的面部解锁一样,沦为了摆设。



vivo 在发布会上浓墨重彩的 3D 景深数据识别也没有加入,并且只是通过一条产品经理的微博进行解释,有空头支票的嫌疑。



逆光也清晰



vivo 的前置摄像头是用一颗 1200万像素的摄像头,支持双核对焦。后置的主摄像头也是这颗,辅以一颗 500万像素记录景深的摄像头。老实说双核对焦还是有效果的,只是它创造性的提出了 2x1200万像素。



双核对焦让 X20 的对焦速度比小米 MIX2 更快,但是对于 vivo 市场部来说,模糊不清的像素数量却比真实的对焦速度更为重要。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拍照对比我们请来了与 X20 价位相近的,MIX2 小米Note3 R11 一加5 和安卓旗舰 Note8。



X20 拍照主打「逆光也清晰」,我们就先来看一下逆光人像。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这组样张除了小米两台手机之外,其他手机都自动开启了 HDR,Note 3 和 MIX 2 在手动开启 HDR 之后,人脸的亮度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偏暗。X20 的人脸亮度属于第一梯队,它与 R11 的思路比较像,在检测到人脸的时候瞬间提升曝光来得到一张清晰白皙的人脸。我们看到 X20 的照片手臂处虽能看到云朵,但是头部周围以及像 R11 那样过曝了。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在离人更远逆光更强的环境下,所有的手机在拍摄过程中虽然都识别到了人脸,但是对用户为什么一定要这么拍,还是用照片表达出它们的不解,效果都很差。X20 在这之中表现最好,人和物保留的细节更多。



所以逆光人像这一点上,X20 的确能在较为极限的情况下,相对完整的保留人脸的细节,对于随手拍的妹子和叔叔阿姨来说,更符合拍下即可用的理念。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人像双摄我们主要对比的虚化算法的真实性,X20 左臂处也出现了明显的小问题,应付朋友圈比起没有虚化的 MIX2 是足够了,但是和第一档的 OPPO R11 小米 Note3 还有差距,仍然没有追上第一梯队的水平。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解析力 放大看文字部分,除了 R11 有明显的锐化痕迹之外,其他手机看上去差别较小,X20 的解析力稍差。明显一点的例子是,available 的 b 字母稍微模糊一点。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宽容度 这张照片看谁能够在保证石狮子面部细节的同时,又能展示更多的暗部细节。两台小米手机调高了曝光,暗部细节虽然比较清楚,但是狮子面部的细节已经没有了。X20 暗部细节较少,整体来说仅好于两台小米手机。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白平衡 观察枝叶的颜色,Note8 和一加5 偏暖,小米的两台手机和 R11 偏冷。X20更接近当时我们看到的颜色,白平衡最好。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夜景方面 小米 Note3 和 MIX 2 自动开启了多张合成,拍摄速度变慢,但是没有压住噪点。X20 画面比较纯净,亮度也比较高,总体来说比较出色。



vivo 手机的前置拍照是几代手机的宣传重点,18:9 的屏幕压榨正面的空间,各家前置摄像头的配置都有缩水。vivo 喊了一年的柔光双摄在这一代上也变成了单摄。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柔光灯有多柔?在全球最大的照相馆里自拍,柔光灯自动关闭,强制开启之后,差别仅仅体现在眼镜上的反光,也就是说柔光灯对光线环境比较理想的场景下提升不大。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在昏暗的 KTV 里自拍,柔光灯会自动开启,保证面部明亮白皙,强制关闭后人的面部已经几乎看不清楚。在光线不足的场景下柔光灯提升明显,并且光线不刺眼,也不会把人的肤色照的很难看。



用一句话总结柔光灯有多柔:白天效果不明显,晚上能够看到脸。



小结:X20 的后置相对同价位的手机来说互有胜负,解析力和人像虚化较差,逆光人像 白平衡比较出色。相比于没有双摄的 MIX2 来说优势比较明显。前置正常的摄像头位置和柔光灯,相比于小米(MIX2)前置摄像头要成熟很多。



X20 的前后摄像头组合效果不错,不过 2x1200万像素的叫法,硬是通过文案的方式提升像素数量,这可能是vivo创新与黑科技的一种体现吧。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指着自己家的代言人鹿晗,告诉大家,这是马晗。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X20 使用了骁龙660 处理器搭配 4GB 内存,并且称对游戏有特殊的系统资源的优化。我们用走了王者荣耀后门的 R11 和同样使用 660 的小米 Note3 进行对比测试。小米 Note 3 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关核的情况,团战时的帧率处在 40-50 帧左右。X20 和 R11 则是满核运行,团战中的帧数也能维持在 50 帧以上。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MIX2 虽然用了 835,但是关闭了两个大核,团战中的帧数在50帧左右。看来 X20 的游戏优化还是起了作用,只不过目前只支持一款游戏。



X20 的系统有一个小亮点,是可以隐藏底部的三个虚拟按键,用上滑的操作代替点按。



一条窄窄的虚拟按键条就像是身上抓不到的痒,虽然不痛但让你不痛快。vivo 去掉了这条虚拟按键对体验的提升并不大,但是对像我一样挑剔的用户来说总算是没有了一件心事。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这个功能出现在 iPhone x 公布上滑手势操作之后,感觉还是有点微妙。真的不是我6号玩家疑心病重,你看看你 vivo 前几轮的行为。从锁屏界面,到第一屏,到系统UI,到上滑菜单,一直在穿别人的衣服,身份自然也比较低。vivo 对于舆论针对它创新的质疑比较介意,但是想做好自己的好身份,你先得把别人的衣服脱了才行。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



X20 仍然使用了 Micro USB 的接口,感觉 vivo 和 OPPO 在进行一场「谁先上 Type-C 谁就是小狗」的比赛,战况很是焦灼。



也没有 NFC,这让在北京乘地铁通勤的我,不得不另找一台支持 NFC 的手机给地铁卡充值,以此来避免漫长的排队等待时间。



总结



一个全面屏,一个非常快的面部识别,两颗 2x1200万像素听上去很厉害的摄像头,三个当红的代言人,一个对于 vivo 来说颇具性价比的价格,X20 有着将近满分的第一印象。



但是,所谓的全面屏在挑战全面屏的下限,发布会上浓墨重彩的 3D 景深面部识别迟迟没有加入,2x1200 万像素在用语言来迷惑消费者。



X20 实际体验并不算差,相对于 R11 小米Note3 甚至一加5 来说,18:9 的屏幕更具震撼力,也是大势所趋,一定会得到我们推荐大家购买这的结论。



但是相对于同样称作全面屏的 MIX2 来说,除了 MIX2 前置摄像头尴尬的位置和双摄的缺失,让一部分用户有着一票否决权之外,对其他用户来说,X20 身上浮华的噱头太多,MIX2 是更有硬件保障和软件功能的手机,比 X20 更值得购买。



尾巴

X20 是一个纯粹的机会主义者,非常敏锐的捕捉到了一个市场上短暂的空档。宣传主打点对标 iPhone X,又比它便宜太多;使用「全面屏」的称号,又解决了 MIX 2 解锁不便、尴尬的前置摄像头位置和双摄缺失的问题;在卖场里和 R11 nova2 价格相近,却能在亮屏的时候一眼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和接下来跟风的「全面屏」手机设计没有大的差异,却比它们提前上市将近一个月。



我可以选择去相信,作为中国手机市场的第三席,vivo 不选择 Type-C、不上 NFC,通过去掉解锁动画来「提升」解锁速度,通过对文案进行调整来「获得」更高的像素数量,是用户调研的结果。



但是,手机行业和所有的科技行业一样,血液里流淌着的是不停进化 永不回头。永远躲在「大多数」的意见里,并不应该是一个中国手机行业第三所拥有的自觉。



「全面屏」之所以让我们兴奋,是它开启了一条实现「手机正面几乎是一整块玻璃可能性」的道路,而这个样子的手机,只是走在以前的道路上,享受着另一条道路的关注度罢了。



vivo X20 消费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