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来源:艺林小宇(ID:cs-jy8)

文:九宫天士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夜里11点多,老板终于带上办公室的门,说了一句“我先走了”,飘然而去。我开始慢悠悠地关电脑、收拾东西。因为我知道,这个时间点不能和老板在楼下相遇,所以得再磨蹭一会儿......锁上了办公室门,我在心里第一千三百次问自己“还继续在这里干下去吗?”然而,第二天一大早,经历大脑不断的重启后,我又第一个到办公室。

在互联网公司,加班是和吃饭,上厕所一样的平常事,晚上9点下班可能在很多互联网公司属于早退。每年国家输出760多万大学生。残酷的职场,物质上的安全感,快速迭代的互联网环境,并没有那么多人可以实现“人生最差的不过是大器晚成”,年龄越高,风险越大。社会的“理性现实”是迫使我们不断前进(加班)的大环境。

有时候熬夜工作也有必要,比如初创公司早期,项目快截止时。但是好的管理者总是明白什么时候需要长时工作,什么时候不需要,工作时长与员工的工作效率不能混为一谈。做到极致的应该是巴菲特市值5000亿的伯克希尔公司,总部办公室仅仅只有25名员工。

加班和人一样,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点开更清晰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虽然过度加班导致了我们身体素质下降,没有个人生活,各种心理焦虑,错过无数美好等,但一个公认的事实是,外国互联网公司与中国创业公司近年来的对决,几乎全数落败。除开决策速度、本土化、政策限制等原因,更重要的就是中国公司比它们更拼。

于是,各种激励加班的鸡汤文应运而生,如:

“我们在新人阶段都不去拼搏,那什么时候才去拼搏呢?难道等我们都变老了,再来拼搏?”

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奋斗者文化,为努力鼓掌,为结果付报酬。

工作生活平衡,你不配!要么是功成身退的王石,或是含着金钥匙的王思聪,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去享受生活。而那些没有资格,却时时妄谈“工作,生活平衡”的人,不是懒惰就是无能。

要跑得更快,付出更多时间是最有效的方式,但鸡汤和吐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过度加班会加速导致职业衰竭感,比如轻微失眠和精神衰弱;偶尔大脑一片空白,难以集中注意力;无论怎么加班,每个季度也只能勉强完成KPI;跟家人朋友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感觉身体被掏空。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那如何有效减少加班呢?

一、让大脑多用于思考而不是记忆

  • 升级思维方式

  • 花时间建立工作流程的SOP,完善方法论;重视知识之间的连接,建立多维度的思维框架,如5W2H,PDCA,SWOT,MECE等等。

    真实案例

    一位产品经理朋友整理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后,做一份比较完整的需求文档,从一个月到现在只需一周(似乎需求比较多)。以前开发过程中,每天要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和开发沟通,现在不用了。于是我帮他算了一笔账:一年,按照4个大版本(这样才对得起用一个月写的需求文档)来算。这套方法论,为他节省了729小时。一年如果不算加班,标准工时是1992小时。这些方法论,相当于为他赚了4个工作月,比其他人多了4个月的工作经验,以及学习时间。

  • 管理好今天和未来

  • 把自己今天要做的工作写下来并做优先级排序和规划,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避免遗漏,也便于安排处理突发事件。

    记下自己随时产生的新想法。避免思绪混乱影响当下。再利用空闲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想法。

    这是我在上家公司做的简要工作清单,以及我现在未实现的部分想法(仅供参考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形式和内容一定要符合自己的情况。

     ▼▼▼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清单中我标出了三个重要时间点,第一个防止迟到;第二个用于完成次要工作(根据事情紧急程度,预计完成时间,还有心情而定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第三个用来安排晚上的时间(晚班同事20点上班)。时间会变动,但根据每天大致的工作流程,管理工作会很轻松。

  • 未雨绸缪

  • 把更多时间放在工作的准备和分解上,避免事后补救。做一件事情前问清楚,想清楚,说清楚再做。

  • 我要读英语

  • 是读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还是经济学人?长文还是短文;是深入阅读搞懂每个句子,还是泛泛读一遍;预计时间和频次又是多少? 

    先分解问题,就不会在读的时候才想我该怎么做,既时间浪费又思绪混乱。再做好相应的准备。行动的效率就会更高。

  • 工作量减负

  • 工作实在太多,可以跟领导吱声,决定优先级,甚至抛弃部分工作。

    此外,可以分析自己的日常工作,找寻并使用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技巧,如execl的各种功能。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无论哪个工作阶段,都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带宽去提高自己的认知,思考长远的发展,培养全局的思维,从而创造更多的时间。



    二、有效决策,高效执行

  • 缩减待办事项,保持单线程

  • 我真的需要做这件事吗?我真的想做这件事吗?找到内在驱动力,再去行动。

    有时候任务完成不了可能是处理问题的心力不够,此时就要利用整块时间,减少多任务干扰,集中注意力。当然也可以多线程的做一些简单的事,但因人而异。

    我养成只在早中晚餐刷朋友圈的习惯,一天三次,大大增加了我做事情的注意力。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 大胆跳出舒适区

  • 大脑习惯偷懒,用惯用思维和方法处理事情。可以通过反直觉,要求自己多走一步,尝试用不同的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不断获得成长。

    靠意志力做事是很难的。比较人性的方法是先用短期,及时,刺激的小事情促使自己发生行动,再通过完成目标触发奖励,同时考虑突破自己,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 我快乐跑步的秘诀

  • 被闹钟叫醒后插入耳机听相声唤醒大脑;跑步时听音乐分散主观意识的疲惫感;在跑3公里一段时间后突破自己跑5公里,10公里;完成既定目标后购买酷炫的跑步装备。

    我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自我改善,最有价值的事情上,从而避免被无数事情拖累,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

    三、享受美好

    快速切换大脑状态,控制好情绪,学会享受工作之外的每一刻美好,与家人的通话,和朋友的散步,美食的刺激,这些都值得我们享受。

    此外,适当增加对健康的投入,比如配一副防蓝光眼镜;买一个好的午睡枕头;使用脸部护理产品;定期健身;保证充足睡眠等。

    Tips: 在喝水,上厕所之余,闭眼深呼吸同时活动下身体,可短暂充电。亲测效果,“充电3分钟,活力1小时”。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不要说抽不出时间这样的话,汽车没油就只能推着走。完成工作不仅消耗时间,更消耗精力。

    四、树立良好的心态

    不要过多的自我设限,保持空杯心态。但要分清楚,哪个领域自己要做到多少分,合理利用自己的时间。是用力钻研,做到90分?还是掌握20%的核心,做到70分?

    爱好者与专家不同,变成两种人需要的方法论也不同。成为专家需要刻意练习,竞争,绩效目标等。爱好者只要适当调整个人行为,不必要把自己推向极限。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知识付费,本质是为信息不对称买单。我们不需要只浅显的关注于名人采用的技巧。罗振宇有央视媒体背景,多年脱口秀的品牌经营;咪蒙有文学硕士,南方都市报的背景;李笑来的销售经历和7年的新东方教师经验,是很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他们的成功有着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造就乔布斯或者科比的东西未必能帮你把腰间的游泳圈减掉。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五、建立合理的认知

    当我们简单的认为加班痛苦,生活快乐,我们在乎的就不是工作跟生活的平衡,而是痛苦跟快乐的平衡。但工作不全是痛苦,而生活也不全是快乐啊~

    为什么我每天都没有加班

    实际我们在追求的是长期快乐与短期快乐之间的平衡。你觉得呢?

    工作并不只是谋生的手段,它就是生活本身。其实,只要找到一份你真正想做、同时又能做好的工作,你就会发现工作是一种享受,加班也是个伪命题。真正的核心在于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努力成长的生活多艰辛,安于现状的生活多舒适,你觉得呢?

    最后我们永远不要成为知识的囤积者,而要成为行动者。你觉得呢?

    【互动】

    你们每天几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