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新闻联播上的这一段画面在网上刷屏了……

你要看的是不是《17日,新闻联播上的这一段画面在网上刷屏了……》?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

综合学习小组、人民网、长安街知事傻大方资讯 http:///

这是当天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握手环节,习近平总书记邀请站在人群中的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到自己身边,这一举动让网友们直呼“太帅了!”傻大方资讯 http:///

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微笑着问候说:“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傻大方资讯 http:///

习近平总书记拉着他们的手,请两位老人坐到自己身旁来,两人执意推辞,习近平一再邀请,说:“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傻大方资讯 http:///

会见结束后,习近平语重心长对有关部门的同志说,给老道德模范让座,这是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这就叫人伦常情。

两位老人分别是93岁的中船重工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82岁的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黄大发。

黄旭华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已至耄耋之年的他,至今还没退休。他仍旧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工作半天,上午8点半准时到办公室。他说,自己要做年轻人的“啦啦队”,为他们加油鼓劲,必要时出个点子。什么时候退休不知道,身体还可以干几年。

前不久,老人还刚刚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尽管如今收获了诸多荣誉,但在黄旭华的一生中,有长达30年的时光一直都是隐姓埋名,默默奋斗,甚至连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些什么。

经历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旭华,面对当时落后贫穷的祖国,立下志愿,要科技救国。从上海交大造船系毕业后,他就开启了与潜艇一生的缘分。

1954年,美国“鹦鹉螺号”核潜艇首次试航,这种新武器的巨大能量,一度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4年后,我国也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曾参与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的黄旭华,被选中参加研究。

研究开始不久,苏联宣布撤回援华专家。毛主席说出了让黄旭华等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心潮澎湃的一句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傻大方资讯 http:///

为了这句嘱托,黄旭华全情投入到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当中。在当时,黄旭华和同事们,连核潜艇的样子都没有见过,工作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潜艇外型是水滴型,美国在研制中谨慎地选择了三步走,先采用适合水面航行为主的普通线型,再建造一艘常规动力水滴线型潜艇,都成功后,才结合研制成水滴型核潜艇。

而黄旭华认为时间紧迫,在与同事商定后,毅然决定将三步并作一步,直接瞄准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水滴型方案。

“当时连基本的研制条件都不具备,就开始干了。”黄旭华回忆说。他和同事们大海捞针一般从国外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用算盘和计算尺计算核潜艇上的大量数据。为保证计算准确,科研人员分为几组分别计算,结果不同就重来,直到得出一致数据。

在一穷二白的年代,黄旭华和同事们正是用这种土办法,解决了许多尖端技术问题。

一次,有人从国外带回两个美国华盛顿号核潜艇模型玩具,黄旭华喜出望外。掀开玩具窗户,里面密密麻麻的“设备”,竟和他们一半靠零散资料一半靠想象画出的图纸基本一样。“我们拆解分装了一次又一次,发现跟我们推演出的设计图基本一致。大家高兴坏了!”

只用了十年,黄旭华和同事们就成功了。1970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第一艘核潜艇——091型攻击核潜艇下水,4年后的建军节,它被命名为“长征1号”,正式服役。至此,中国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傻大方资讯 http:///

2013年,黄旭华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是这样写的: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傻大方资讯 http:///

黄大发是贵州省的一位老支书。他用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

一道万米水渠,跨36年建成,过三个村子,绕三重大山,穿三处绝壁。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用半辈子的时间,领着村民彻底打破了山村干渴的“宿命”,打开了脱贫致富之门。

黄旭华、黄大发两位老人的事迹令人佩服,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的敬重也令人感动。

军工圈—军工行业第一公共平台傻大方资讯 http:///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你要看的是不是《17日,新闻联播上的这一段画面在网上刷屏了……》?如果是,那就说明你找对了,缘分啊,继续往下看吧。。。傻大方资讯 http:///

正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