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郑民华:中国微创外科开拓者

微创|郑民华:中国微创外科开拓者文章插图
冬日清晨 , 呵气成冰 。 瑞金医院门诊大楼13楼 , 23诊室 , 普外科主任及胃肠外科主任郑民华已做好准备 。
他 , 是第一个学习并开展微创手术的中国人;他 , 不但将微创技术引入中国 , 还将微创理念向全国推广;他 , 被誉为我国微创手术的奠基人 。 不久前 , 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 ,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获表彰时 , 他这样感慨:“这是终点 , 也是起点 。 能将自己的专业梦想融入国家梦想 , 这是我的幸运 , 更是我的自豪 。 ”
流金岁月:专业梦融入国家梦
“郑医生 , 我写了一封信给您!”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 , 一进门诊 , 就给郑民华递上一张信纸 , 信上有一句话:“衷心祝贺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位老先生 , 退休前所在单位曾与瑞金医院开展联谊活动 。 “当时 , 郑医生你刚刚从法国回来 , 就开始做腹腔镜手术 。 ”老人笑着说 , “我对瑞金医院情有独钟 , 也一直记得你 , 所以我一定要找你做微创手术!”
郑民华笑起来 , 时光一下子回到流金岁月:上世纪80年代有幸赶上首个法语班 , 王振义院士等老一辈德高望重学者言传身教;1986年第一次出国留学 , 在斯特拉斯堡 , 在欧洲腾飞的年代里学习最前端技术;改革开放 , 学成回国 , 目睹中国医疗技术迅速崛起、飞速前进的同时 , 将微创外科引入我国恶性肿瘤领域 。
他成为微创外科“吃螃蟹”的人:1993年 , 开展国内第一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 , 就此开启中国微创外科发展之路 。 每一个新兴事物未被认知与普及时 , 必然遭受巨大质疑 , 但他坚信 , 微创手术可以使得病人恢复更快 , “对病人有好处” , 而毅然决然走上推广之路:在院内 , 他向妇产科、泌尿外科、胸外科等多个科室普及腹腔镜技术;在院外 , 他带领团队走遍全国 , 从我国西部、基层地区开始 , 一个一个城市宣讲、手术演示 , 让外科医生们逐步了解、逐步认可 。 2001年 , 他层层打擂 , 获得上海市政府大力资助 , 将瑞金医院微创外科建设成为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 。 他牵头制定我国腹腔镜大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 , 为国内外40多家医院指导手术并培训医师 。
微创|郑民华:中国微创外科开拓者文章插图
在他全力推动下 , 中国医学界从不知“微创”为何物到腹腔镜手术成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 , 乃至外科手术的“微创比例”成为衡量学科先进性的客观指标 。
风口浪尖:不畏挑战 , 不惧变革
门诊里 , 每位需要手术的病人 , 临走时都会问一句:“郑医生 , 我的手术是你来做吧?”得到他的肯定回答后 , 他们马上露出放心的笑容:“那就好!”虽有诸多学术头衔与荣誉 , 但郑民华最看重的身份是: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 。
2004年 , 国内首例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推”到他面前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公认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 , 何况患者已70岁且伴有高血压及肺气肿 , 开腹手术可能带来致命并发症 。 手术最大难点在于:切断患者的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胆总管、胰颈胰体部 , 切除胆囊后 , 等于切除患者消化系统的“十字路口” , 每一条生命攸关的“通道”——胰肠、胆肠、胃肠 , 必须在最短时间精确修复 。 手术室里 , 他目光锐利而镇定 , 胰肠、胆肠、胃肠吻合完美 , 门静脉周围、肝动脉周围、胰腺等处淋巴结清扫干净 。 手术5个半小时 , 患者出血量仅50毫升 , 没有并发症 , 20天后出院 。 当时 , 全世界开展同类手术尚不足百例 。
2006年 , 另一位老人找到郑民华 。 老人患有直肠癌 , 肿瘤占据肠腔一圈 , 但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几十年的他 , 平日难以正常站立 , 形如龙虾 。 在许多医院 , 都被外科医生以“腹腔空间太小、人无法躺平”等理由而拒绝手术 。 郑民华制订手术方案 , 与麻醉科、骨科等通力合作 , 闯过重重难关 , 在旁人认为根本不可能施行手术的极度狭小曲折空间内“闪转腾挪” , 为老人成功手术切除肿瘤 。
微创|郑民华:中国微创外科开拓者文章插图
机器人、单孔、3D 、VR……这些年 , 他关注并尝试微创外科领域每一次创新与进步 。 一路走来 , 凡有微创外科的国际学术会议 , 必有“中国郑民华教授”专题报告 。 2009年 , 他当选亚洲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会主席 , 第一次在中国成功主办亚太年会 。 2016年 , 世界内镜外科大会——这个世界微创外科届的奥林匹克盛会首次来到我国 , “向世界展示中国 , 让世界了解中国 。 ”当时担任大会主席的郑民华感慨 , “中国微创外科从无到有 , 从良性推进至恶性肿瘤领域 , 如今终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我们在胃癌、肠癌、肝癌和胰腺疾病手术等方面甚至超过欧美国家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