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精研医疗新技术,让呼吸更顺畅( 三 )


成绩只代表过去,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朱小华表示,在学科建设上,将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原则,把临床护理团队和护理学术研究团队为并列第一条腿,同时抓好科室经营管理的第二条腿,狠抓“两个效益”,为科室实现“腾龙换鸟”发展的目标做出最大的努力。
外引内培,为科室持续注入“源动力”
“人才兴则事业兴,队伍强则工作强”科室主任廖秀清深知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始终把科室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放在首位,坚持“外引内培”双向发力,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助推科室高质量发展。
对外,科室把进修学习作为人才培养的“硬性指标”,先后选派中青年技术骨干前往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中日友好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国内一流水平的医院进修学习,全面提升医护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广纳群贤,积极引进博士、硕士等优秀的人才,完善人才梯队。
对内,科室内不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和专科培训学习,注重专科护士技能和临床实训能力;鼓励中青年优秀人才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进行国内外研修,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培养亚专业方向带头人,根据科室发展的需要和医生护士本人的意愿,分组进行相关人才培养。
介入治疗|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精研医疗新技术,让呼吸更顺畅
文章插图

介入治疗|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精研医疗新技术,让呼吸更顺畅
文章插图

▲科室学习活动现场
如今,科室有各类专业人员5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8人,肺功能和睡眠监测技师1人,1名涪陵区学科带头人,2名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呼吸诊疗中心和呼吸系统疾病专业基层人才培养基地。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与历练,全科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与各类科研项目研究20余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余项。在国内和市内呼吸论坛上作大会交流及专题讲座50余次,获得涪陵区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4项,发表科技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年收治住院病人3000余人,开设有呼吸病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年门诊病人4万余人次,气道内介入手术年200余台次,纤支镜年2500余次。
面对未来,廖秀清充满信心,他表示,医院已经和重庆大学签约,成为重庆大学第三所直属附属医院,对医院和科室的医护人员有很大的提升,未来,科室将依托重庆大学和广州呼研院,争取利用3年时间,将科室打造成集医疗、教学、科研统筹发展,综合实力排名重庆市前八的一流学科。(文/陶思聪;图/涪陵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