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80后90后开始生子 , 这些年轻人开始当起了父母 。 起名字对每个人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 对于一个人来说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一生 , 包括现在有些名字也取得十分有意思 。
对于曾经是独生子女的他们 , 现在做了父母 , 起名字也是十分独特 。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起名现象 , 就是以“父姓+母姓” , 成为了现在的起名新套路 , 虽然可以降低名字的重复率 , 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图片
虽然说这种起名方式是很新颖独特 , 也能把父母的姓氏都加入到孩子的名字之中 , 但这种起名方式也是有弊端的 ,
那么这种起名方式有何弊端?
一:强行组合 , 名字生硬
有些父母取名完全不在意寓意 , 强行将姓氏安排在孩子的名字之中 , 的确是有点不太好听 , 而且也没有内涵 。 如果父母都是单姓 , 组合得好的话说不定会有一个不错的名字 , 如果父母其中一人是复姓 , 这时候再强行加上另外一个姓的话 , 就会很奇怪 , 失去了复姓的优雅和美感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图片
二:一些姓氏组合在一起会很奇怪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 汉字又有着非常奇妙的深意 。 假如父亲姓白 , 母亲姓费 , 那么无论要不要再添加一个字都会非常奇怪 。 如果硬要组合在一起 , 只会带来搞笑的结果 , 还会使孩子的名字被人嘲笑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图片
三:营造出一种假复姓的感觉
现在有时候无论是在网络上还是在现实中 , 发现四个字的名字多了很多 , 有人就会认为四个字的名字都是复姓组成的 。 其实不然 , 他们的名字大部分是由父姓加母姓再加上取得名字组合而成的 。 这种名字看似是复姓 , 其实是不被官方认可的 , 真正的姓还是姓名的第一个字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图片
孩子是父母爱的结晶 , 每位家长肯定也都希望能够将自己对孩子的爱注入到名字当中 , 但一旦使用错了方法 , 反而会让孩子因为名字不好听而受到伤害 , 因此如果一定要使用父姓+母姓这样的取名方法 , 一定要注意技巧 。
父姓加母姓是爱的传递 , 如何取好才是关键:
首先 , 有文化底蕴的衬托
要想真正为孩子取一个好的名字 , 还是需要有情感有文化底蕴衬托的 。 正所谓:千言万语总关情 。 任何一个文字都代表着情感和生命力 。 例如 , 父母可以从《论语》、《诗经》等中国历史书籍中寻找灵感 , 例如“知之为知之”的“知之” , 意思就是人认识自己的过程 , 引申为循序渐进 , 脚踏实地 。 这样出来的名字不仅好听 , 寓意也十分深刻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图片
其次 , 讲究音、字、义、形等各个方面的用意
简单的“张李”、“王章”、“陈郑”等组合已经不满足“父姓+母姓”的起名需求 。 父母起名时可以采用将其中一个姓氏拆分的方法 , 如李可以唤作子木 , 贾叫做西贝 , 隋叫做左月等 , 这样名字与姓氏组合在一起的概率就不会太过于生硬 。
最后 , 可以采用秀恩爱法
“秀恩爱”法 , 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叙事法 , 顾名思义就是讲一个故事藏在名字里 , 或借此来表达一份感情 。 因为这段故事和感情来自父母 , 这里姑且叫“秀恩爱”法 。 比如父亲姓王 , 母亲姓陈 , 就可取名为王佑陈 , 取得是相互帮扶之意;再比如父亲姓方 , 母亲姓夏 , 就可取名为方知夏 , 寓意为彼此了解 。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
文章图片
白狐baba寄语:
“父姓+母姓”成起名新套路,虽降低重复率,但后续问题不容忽视】取名是一门大学问 , 无论是单单取父母的姓 , 或者父姓加母姓 , 都应仔细斟酌 , 根据孩子的特征、名字代表的寓意来取名 , 不要因为追随新潮而把孩子的名字起得过于有个性 。 名字是要跟随人的一生的 , 好的名字才可以为孩子的前程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