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狂飙236%,恒大汽车还有戏吗?

股价狂飙236%,恒大汽车还有戏吗?

文章图片

股价狂飙236%,恒大汽车还有戏吗?
股价异动!让人想不通前后的逻辑 。
3月26日午后 , 恒大汽车(00708.HK)股价突然直线拉升 , 盘中最高涨幅达236% , 最终收涨约75% , 成交额超2500万港元 , 市值达22.6亿港元 。 这一暴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 但背后逻辑却充满矛盾 。
从交易数据来看 , 恒大汽车当日开盘价为0.119港元 , 最高价触及0.400港元 , 最终以0.208港元收盘 , 总市值达到22.56亿港元 。

股价的剧烈波动反映出市场情绪的高度不稳定 , 投资者在利好传言与政策支持的预期下 , 对恒大汽车的未来产生短暂乐观情绪 。
股价暴涨与市场传言
当日有消息称 , 广汽集团与华为合作的华望(GH)项目将收购恒大汽车南沙工厂 。 然而 , 广汽集团多次否认 , 称“优先利用现有产能” , 并强调“勿信传言” 。 这一传言虽被辟谣 , 但仍成为股价飙升的催化剂 。
市场传言之所以能够引发如此大的波动 , 一方面是因为恒大汽车长期处于经营困境 , 投资者对任何可能的“救命稻草”都抱有极高期待;另一方面 , 也暴露出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整合的敏感度 , 任何涉及头部企业或科技巨头的合作消息都可能成为短期炒作的热点 。
下面来看恒大汽车创业史中的关联事件 。
2024年6月 , 恒大汽车公告“潜在股份转让谈判终止” , 融资失败后陷入流动性危机 , 负债743.5亿元 , 净亏损202.57亿元 。 此次融资失败是恒大汽车危机的集中爆发点 , 此前恒大汽车曾尝试通过资本运作和战略投资来筹集资金 , 但多次失败 。 例如 , 与纽顿集团的战略投资协议最终流产 , 反映出市场对恒大汽车前景的悲观预期 。
南沙工厂主体公司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 且未获生产资质 , 实际价值存疑 。 南沙工厂的困境是恒大汽车产能问题的缩影 , 其未获生产资质意味着即使工厂建成 , 也无法立即投入生产 , 进一步加剧了恒大汽车的资金压力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

投入千亿 , 产出千辆
财务黑洞是恒大汽车最的致命伤 。
巨额亏损已是事实 。 截至2024年6月 , 恒大汽车累计负债743.5亿元 , 净亏损202.57亿元 , 亏损同比扩大近两倍 。 从收入结构来看 , 新能源汽车业务收入仅为1609.5万元 , 同比减少62.7% , 其中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销售收入554万元 , 提供技术服务收入1043.5万元 。 这表明恒大汽车的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极其薄弱 , 难以支撑其巨额的债务和运营支出 。
收入暴跌 , 恒大汽车以战养战的救命稻草也基本没了 。 2024年上半年营收仅3837.7万元 , 同比降75%;毛利率也大幅下滑 , 从2023年同期的正数变为负数 , 显示出恒大汽车的业务模式存在严重问题 。
战略失误与执行困境 , 使恒大汽车走向失败 , 落到了今天这样的情况 。
“买买买” , 许家印早期通过资本运作快速布局 , 但缺乏核心技术积累 , 供应链管理混乱 。 例如 , 天津工厂曾因欠款停工 , 恒大与148家供应商签订“技术换订单”协议 , 却出现博世底盘系统与宁德时代电池包无法兼容的荒唐局面 。 这种“买买买”模式虽然短期内可以快速搭建起生产框架 , 但长期来看 , 缺乏核心技术整合能力 , 导致供应链问题频发 , 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
与此同时 , 随着恒大系的破败 , 恒大汽车的融资断流 。 2024年公告显示 , 恒大汽车未能找到战略投资者或买家 , 资金链濒临断裂 , 甚至无法支付审计费用 。 融资断流是恒大汽车危机的直接导火索 , 反映出市场对恒大汽车前景的极度悲观 。 即使恒大汽车拥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和潜在的合作机会 , 但在缺乏明确盈利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 , 投资者和战略买家均持观望态度 。

股价暴涨的背后逻辑
短期炒作因素
其一 , 市场对“白衣骑士”的期待 。 尽管广汽否认收购 , 但投资者仍寄望于政策或行业整合的潜在可能性 。 这种期待反映了市场对恒大汽车资产价值的某种认可 , 即认为其工厂、土地储备和技术积累仍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 。 然而 , 这种期待缺乏实质性支撑 , 更多是基于市场情绪和短期博弈 。
【股价狂飙236%,恒大汽车还有戏吗?】其二 , 利好消息共振 。 商务部近期推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 , 提高补贴标准 , 刺激汽车板块整体上涨 。 恒大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一员 , 受益于政策利好 , 但其自身的基本面并未因此得到实质性改善 。 政策利好对恒大汽车更多是短期情绪上的提振 , 而非长期业绩的支撑 。
长期风险警示
恒大汽车因延迟发布年报 , 将于4月1日起停牌 , 加剧投资者不确定性 。 停牌风险是恒大汽车面临的一大挑战 , 一旦停牌 , 将限制其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能力 , 进一步加剧资金压力 。
新能源汽车市场头部效应显著 , 恒大汽车缺乏产品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 。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 恒大汽车需要面对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挤压 , 以及新势力品牌的冲击 。 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认知度 , 使得恒大汽车难以在市场中立足 。
绝境中有“一线生机”?
潜在转机有没有?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
其一 , 政策利好 。 汽车消费刺激政策或为行业注入流动性 , 恒大汽车可能通过资产出售或债务重组减轻压力 。 政策利好是恒大汽车可能抓住的机遇之一 , 通过资产出售或债务重组 , 恒大汽车有望缓解资金压力 , 获得喘息之机 。 然而 , 政策利好的效果取决于恒大汽车自身的资产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
其二 , 行业整合机遇 。 华为等科技企业加速入局智能汽车赛道 , 恒大汽车工厂或成为合作谈判标的 。 例如 , 华为与问界合作 , 提供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 , 提升问界的智能化水平 。 行业整合是恒大汽车可能迎来的另一大机遇 , 通过与科技企业的合作 , 恒大汽车有望弥补自身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短板 , 实现业务转型 。
相比可能的转机 , 核心挑战则更为巨大 。
首先 , 信任危机 。 多次融资失败与财务造假传闻削弱市场信心 。 恒大地产因财务造假被证监会处罚 , 许家印和夏海钧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 。 信任危机是恒大汽车面临的一大挑战 , 市场信心的丧失使得恒大汽车在融资、合作等方面面临重重困难 。
其次 , 产能与资质问题 。 南沙工厂未投产且无资质 , 资产价值大打折扣 。 天津工厂曾因资金短缺停工 , 恒大汽车面临全面停产风险 。 产能与资质问题是恒大汽车发展的另一大障碍 , 未获生产资质意味着其工厂无法投入生产 , 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而资金短缺则可能导致工厂停工 , 进一步加剧市场的不确定性 。
短期波动难掩长期危机
恒大汽车股价暴涨更多是市场情绪驱动的短期现象 , 其基本面未现实质性改善 。 若无法在停牌前找到资金注入或战略买家 , 股价可能再度暴跌 。 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广阔 , 但恒大汽车需解决资金、技术、产能等多重难题 , 方能在“生死线”上觅得生机 。
短期看 , 恒大汽车仍可能因市场传言或政策利好出现股价波动 , 但缺乏持续上涨的支撑 。 市场情绪的不稳定和政策利好的短暂性 , 使得恒大汽车的短期股价波动难以持续 。
长期看 , 恒大汽车需通过技术积累、供应链管理优化和资质获取 , 重建市场信心 。 然而 ,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 恒大汽车面临的挑战极其严峻 。 若无法有效解决资金、技术、产能等问题 , 其“千亿造车梦”或将沦为泡沫 , 最终退出竞争激烈的市场 。
恒大汽车的未来 , 仍然渺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