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 | 王立鹏: 利用金融科技突破传统融资的核心症结(13)



比如,要求政府制定补贴政策,就会存在补贴政策边界的厘定和企业筛选的问题,边界太宽,会造成财政负担过重,边界太窄,解决融资问题效果又不明显。而且,筛选过程本身就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在原本高企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上又增加了一重负担。又如,设立小型金融机构定向服务中小企业,出发点在于利用小型金融机构灵活迅速的经营能力,但在实际经营中会出现新的风险和难题。因为再小型的金融机构也要致力于提高机构经营的整体收益,也就是依然存在“嫌小爱大”的倾向,甚至可能冒合规风险,拆整为零做大单,带来更多监管成本与合规压力。小型金融机构本身还存在投资组合小、风险分散能力差等问题,管理不当还会影响宏观金融体系整体的稳定性。



传统思路的核心障碍在于,没有从市场角度和全局角度看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在于融资成本过高,既包括真金白银的融资操作成本,也包括潜在损失带来的风险成本,更包括整个社会为解决这个问题付出的综合代价。比如,中小企业可以付出的融资出价本就有限,在融资成本较高的情况下,还要拥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可以接受融资条件并能够获得融资的企业范围必然会大大缩窄。此外,通过提供政府补贴或制定特殊融资政策的方式,尽管能够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归根结底,这些方式只是转移了中小企业的部分融资成本,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产生这些高成本的关键问题或症结难点。一旦出现政策使用不当或执行不严,甚至可能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更多附加成本和操作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