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 许多:美国医疗市场的博弈与演进( 五 )

非营利医院并不等于“免费”,而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汲汲于经济收益。非营利医院或许会收取医疗费用以维持运营,有时还会享受政府的税收优惠,但最关键的仍是不以“创收”为首要目的,患者才更相信非营利医院。

多方博弈中的浪费与控费

书评 | 许多:美国医疗市场的博弈与演进

人们对传统医疗的想象是大夫悬壶济世,病人有多少钱则看多少病,但在现代的文明社会中,健康权成了基本人权。人不论贫富贵贱,都要享受可及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险成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共担风险的稳压器。由此,医患双方关系发展成了医生、患者、保险的三方博弈,医生与患者都出现了推高医疗费用的动机。

患者拥有了保险,预防疾病的激励变弱,从概率上增大了疾病的发生、在全人群范围内增大了医疗开支。美国兰德公司进行了著名的“国家医疗保险实验”,发现享受不分摊费用的参保人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比自掏部分腰包的个人高出约30%。一个简单的类比是,在餐厅里每道菜单独定价,消费者点菜越多,餐厅收入越高。在别人买单时,消费者当然选择多多益善,自己享受饕餮盛宴、餐厅挣得盆满钵满;只是买单的人被宰得肉疼、满桌剩菜也无奈浪费。对医生来说,提供更多更加先进和昂贵的服务,既让患者满意,又提升医院收入,听上去是双赢的选择,何乐而不为?医生掌握着信息优势,在处方中开出更有效(也更昂贵)的药时,患者又怎么能拒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