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成分党之后,功效护肤来了( 三 )



数据|成分党之后,功效护肤来了
本文插图



在品牌方面 , 国外有一批品牌很早就凭借医学护肤理念赢得市场 。 如修丽可、科颜氏、三大泉(薇姿、理肤泉、雅漾)等等 , 且在国内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 , 属于第一梯队的高端市场 。
当然 , 在国内也有相应的新兴品牌 , 以薇诺娜为例 , 2019年它就凭借主打舒敏的产品快速成长 , 同期快速打开市场知名度的还有百植萃、博乐达等品牌 。 还有一些“跨界”医药企业 , 如云南白药、同仁堂、仁和药业等等 。
虽然中国功效性护肤品发展速度快 , 但由于起步较晚 , 目前还主要占据中低端市场 。
据上 , 时趣认为:国内「功效性护肤品」的市场未定局 , 空间大;对传统护肤品牌来说 , 开辟「功效性护肤品」相关的子品牌或产品线 , 并通过营销快速建立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与认知度 , 将是护肤品牌的新红利;同时 , 从功效性护肤品与消费者需求的本质来看 , 这个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小众市场 , 而是可以通过品类的市场教育 , 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 可以走向大众市场 。
那么 , 问题是「功效性护肤品」该如何从小众市场快速走向大众市场?
这中间其实已经有一些成功经验可参考 , 下面时趣通过复盘已经取得成效的「功效性护肤品牌」 , 认为这个赛道 , 营销主要拼三件事 。
一:拼速度:找准品类 , 快速进行市场教育
「功效性护肤品」的核心优势是把「护肤」与「皮肤学」做结合 , 使之更具备专业性和信任力 , 且对皮肤问题更具针对性 , 这已经赢得一部分消费者的认知 。 但从小众市场走向大众市场 , 主流消费者的认知空间还未被完全打开 , 还是会把“护肤品”当做日常普通护理行为 。
所以谁能快速教育市场 , 让更多消费者明白 , 护肤行为可以上升到“医学级护理” , 能够认知到“功效性护肤品”更加专业 , 那么这个品牌和产品就更容易赢得市场 。
在具体教育方式中 , 欧美「功效性护肤品牌」大多从品牌创立之初 , 就将自身定位为「医学级皮肤护理」 , 通过长期的营销传播已经占据较高的市场认知度 。
如1998年 , 薇姿进入中国时 , 是将药房专销护肤品的概念带入中国 , 相比传统销售渠道 , 药房销售能衬托品牌的专业性 , 虽然在国内由于药房并非护肤品的核心销售渠道 , 所以该品牌成绩不佳 , 但薇姿作为「医学护肤品」的理念却得到很好传播 。
再以科颜氏为例 , 其创始人作为一名药剂师 , 品牌使用“骨头先生”这样的形象化标签 , 在产品售卖中加入皮肤测试等方式 , 都是想借助更鲜明的医学表达元素或工具 , 向消费者传递科颜氏以制药的理念生产护肤产品 。